2022看过的有印象的书:
《亲爱的安德烈》
与其说是与孩子沟通的书,毋宁说是一本让父母做得更像父母的书。她教会我们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欣赏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不是我们的控制物,他们从一出生,就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我希望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亦希望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爱的时候,不说也能看出来,但说出来,更给彼此之间又多了一层润滑和链接,不要把爱,尘封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当他们渐行渐远,我愿意接受他的平庸,只要他快乐。
《遗愿清单》:纪慈恩
齐奶奶的通透,小海的懂事,白小诺的乐观开朗,她们都选择与自己握手言和。安奶奶的自我,宗爷爷的忏悔,最终也算都得到了解脱。最重要的,人这一生,终其是为自己而活,不论怎么样的方式,要对得住自己的内心。淡薄,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不将就,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生活。纪慈恩,你让我们不再回避,逃避死亡,让每一个人更加了解这个必然。其实,也更了解自己的内心,更坦然地面对以后的每一步。纪慈恩在做临终关怀时遇到的不同的人带给她的这些感悟,也是每个人都受用的一份启示录。毕竟最后一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看待它,如何过好这一生,相信我们会从中找出自己的答案。
《京华烟云》:林语堂
姚家和曾家的兴衰,尽显历史的沉浮。最喜欢的人是姚老爷,道家的仙风道骨,为人处世的通透豁达,在那个时代真太难得。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喜欢姚姥爷对木兰的教育方式,喜欢木兰,洒脱自信,敢爱敢恨。喜欢莫愁,虽是妹妹,却有着姐姐般的沉稳,聪慧。原来小日本那么卑劣,竟然在大街小巷制D,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让人看一次更恨它一次!木兰在逃亡的路上,依然悲天悯人,收留被战争夺去亲人的孤儿,还有别人无法养活的新生婴儿……是啊,她收养的,不是孩子,是中国的希望!
《快速阅读术》
看书不必循规蹈矩,不想看了就换一本,换一种思维,对大脑也是一种休息。
《文心》:叶圣陶 夏丏尊
一本如何写作的书,以两个中学生为主线,在他们的学习中遇到的关于写作的各种体裁的例证。用故事的形式让它们穿插其中,是学术,读来却不觉一丝乏味。
《推拿》:毕飞宇
被大家推崇度极高的毕飞宇,一开始接触他的文字,曾经一度有点儿读不下去,就是那种,哇!华丽丽的,金光闪闪的,一个个词汇像瀑布一样流泻开来,感觉从没见过这种景象,要缓一缓自己才能接受下来。惊叹于他的词汇量之大,语言之跳跃,就像北松总结的那样,我却形容不出来,很舒服的感觉。
《边城》:沈从文
看过一本专门解读《边城》的书,脑子里便有了翠翠的形象,不曾想,纯朴的小镇,懵懂的情义,故事的结局却让人唏嘘。
《昆仑殇》:毕淑敏
昆仑山上有情吗?有,它们藏在每个人的骨子里;也没有,它们被铁的纪律束缚着。一号拉练的残酷,更突显了和平年代战士们的昆仑精神。就连一号的马,都知道在最艰苦的时候,要牺牲自己时,不做一丝挣扎,坦然接受自己最亲近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何其悲壮。
《补天石》里的爱情,是友情,是爱情,是亲情,一家人的亲情,他们已经把自身置之度外,心里想到的第一个人,永远是别人,是大家,然后才是自己。
昆仑山上的情啊,永远如山般坚定。
《运动改造大脑》
因为它,我爱上了跑步。说实话,还没看完,或许是为了论证,有很多学术语言,但不妨碍我爱上运动。相信每个人,都会有那个触动自己的点,然后爱上运动。
《牛棚杂忆》:季羡林
季老带我们一起感受那个时代,不谈对错,没有叹息。历史在他面前,没有他的幽默,不及他的旷达,摧毁不了他的坚韧。看经过历练的前辈,回味我们的幸福加倍。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顾城
有时间读读诗感觉很不一样,突然发现,读诗,看书,我也能拥有诗和远方,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