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之66——《美的沉思》:静之尤物,动之如兔

读书之66——《美的沉思》:静之尤物,动之如兔

作者: 知识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21:23 被阅读94次

    我这个人,算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吧,我也不是很明了什么是实用主义,总觉得说一种主义是可以将自己高大起来的一种文字,于是就用了。但用在实用,而不是主义。于是,我的实用主义就是据用实际有用的含义在里面。

    就拿读书而言,我不是喜欢过度包装的。现在的很多书籍不论好坏,都喜欢在书籍包装上下功夫。这种书大概是这样:一是有商业的推广需要的封面,说些某某名人推荐,如何占据各大书店或报纸的top1(基本在封面的下半部分,单独陈列出来,打开塑胶袋,便可舍弃之);二是具有多彩图画的封面,也是可以拆卸的;三是书的真的封面,基本就是题目之,单一色调,我甚为爱之这种封面。《匠人》更甚,其不是今日主题不便多说。

    《美的沉思》就是这种情形,之前若有书籍包装这样,我大多将多余的封面弃置不顾,接下来在书脊上写下书的名字,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将其竖放入书柜,假以时日,可易于找出。

    有几个出版社的书,比如商务图书馆,人民出版社等在选书和封面上,没有追求时尚吧。发现朴素无华,则为大喜。不为扔了可惜,可我总是扔掉的。但我没有扔掉《美的沉思》的封面。大概与此是良心发现了罢。

    美学的书籍,我记忆里,除去美术书,或者音乐书,只读了几本李泽厚的美学书籍,里面也有一本讲稿组成的书籍。不过那是介绍西方的美学。今天这本是介绍中国历史的各种美。

    整本书看下来,美中不足的是介绍得太快,有余味未尽之感。

    这本书从石器时代起讲述美,到清止。共计十八章。

    每一章节是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文物中感受历史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感受文物的不变。唯一变的是那深邃的思想。这一切都将带来于物,于画,于景,于人的变化。

    蒋勋先生,文笔流畅。介绍事物和议论思想取得了难得的统一,还将心理学和社会学写入其中,此作品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认为的几个观点可以拿来梳理和评论一番:

    1、中国人并不喜欢替自己立像,立像留影是人事后的事。而西方的人像艺术远比我们更为发展。

    2、春秋时期的美是体积的巨大和庄严,战国的美是活泼而热烈的。

    3、汉字隶书和建筑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4、专门的文人创作艺术从魏晋开始,之前多为民间文艺,疏于对技巧的追求。

    5、于是,接下来的魏晋时期书法、绘画美学蓬勃发展。书法和绘画虽一起开始发展,到如今,书法的地位往往高于绘画。绘画是大多作为一种职业对待,强调技艺。书法却为能人,长与静心,稳重等文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强调精神。这一切的变化,不外乎,书法更能的体现自由和解放。

    6、南北朝的历史和五胡乱华的历史带来了灿烂的敦煌。当然,还有众多百姓命运在三百年间的无所适从。

    7、唐三彩是最后的一个注重色彩的时期,往后的艺术则在留白,黑白之间、虚实之间呈现了。这一切都是中国人对时间和空间哲学的运用所致。

    读毕,欣赏美也不是很难的事。我们发现一件文物或者美的东西,很难说出他好在哪里。如若说出其中的背景和故事,却又恍然之感。

    美是一种思考,我们经常说不是没有美,是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此话当真,可是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想来,是没有对其进行思所致。那么这句话,就是错的。我们作为正常的人,美是可观之物。还有可闻之香,可听之乐。一双眼睛不足以发现世间之美。即使发现了,没有感觉,也就是不经过思考。哪有美可言。

    什么是美,对美的态度几何,还需多多体会才是。

    在年轻的时候,多将思考的思绪转动起来才是,这样,见一静物,才可有虽看的是这物,但体会到将这物与众多的景色结合起来的美感。

    《清明上河图》局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之66——《美的沉思》:静之尤物,动之如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nh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