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嘿,读了几本书

嘿,读了几本书

作者: RRRocker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22:00 被阅读43次

    好像没有什么比冬日的午后更适合读书了,在南方夏天被诟病的西晒,在冬日里就是原始森林中雨夜里的篝火,周末的午后,把懒人沙发挤成一坨放在阳台上,靠着一个软乎乎的大枕头,泡好的茶放在手边,热水近在手边后也用不上了保温杯,加热水再倒入茶杯的过程纵然比保温杯泡茶繁琐了许多,但这一点点仪式竟然也带来一些错觉般的精致,也就保留成每个周末午后的读书配套动作。

    如果说以上动作再配合音箱飘来的爵士乐与香薰机让身边弥漫着似有似无的香味,已经足够带来幸福感,那么近期探索到离家不远的图书馆又让幸福感上了一个台阶。

    从新华书店的书架,到中学阅览室的书库,再到大学的读书馆,时常让我思考我究竟是喜欢读书,还是喜欢『看』书,是那种走在两米多高的书架旁,来回浏览书脊上印制的书名,遇到感兴趣的一二层,就会蹲下去看看底部常被忽略的书架部分能够淘到一两本好书,这种体验在书店是越来越难寻觅了,深圳的连锁书店大都充斥着喧闹的人群和印刷精美但文不对题的快餐图书,而独立书店大都存书较少,区区几排书架匆匆扫过,支撑不了几分钟的『幸福时光』,如果恰好店主品味更加商业化的话,冷不丁就会看到一摞摞的诸如『你要在最好的年纪活的无可代替』,或者『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让你的胃部一阵搅动后只得落荒而逃。

    不知是工作后独处的时间更多,还是被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打扰够了。17年里,总试图去搜寻点教人如何独处的书,那些《学会和自己相处》,《独处的魅力》balabala...的书是没法读的,把一种情感的体验,一板一眼的用事例、用论证告诉你,看似方法论严谨缜密,但是说教的方式着实难以接受。

    我一直觉得故事才是传递情感与方法的最佳方式,最好的故事通篇一句抒情与矫情的感想都没有,却能让你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并借此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2010年在贝加尔湖畔居住了6个月,这六个月的日记结集成书,出版了《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作者独自一人生活中茫茫大雪封山的原始森林小木屋中,劈柴,钓鱼、阅读、穿越茫茫的大雪看望友人或者被看望,相较于归园田居的闲适感,恶劣环境下的出世,好像更容易引导人去思考自身的本质,不必过多纠缠于自己与周遭的关系。当朋友送给我这边书时,从因为没有时间迟迟没有翻阅,到看到不忍合上书页,随着阅读时右手捏住的书页变得越来越薄,竟然有些不忍读完。

    好像只要不读到最后一页,我就依然可以伴着作者共享这段旅程。

    读完这本书后时常会想,如果我身处那样一个环境,我会想什么,我会做什么,我想要联系谁,而当下,我又为何变得不一样。

    第二本书是去往马达加斯加的飞机上读完的,10小时的长途飞行中竟然没有多少困意,作为人生三大思考圣地的车(飞机)窗边,能读到一本喜欢的书,简直比即将到来的旅行目的地更容易激发肾上腺素。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相较于上一部书,便是一部完全的虚构作品了,一向对外国小说接受无能的我,的确得到了枯燥乏味的长途飞行的帮助,让我可以按捺住不断检查社交网络的冲动开始翻阅这本书。

    书本身在讲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因为对生活的失望,选择自杀,但自杀的过程中却各种机缘巧合的被打断,顺着这条线索,渐渐将他前半生的故事铺展开来,人物也就变得越来越立体。欧维并不渴望出世,因为他就从来没有入过世,孤僻、倔强、偏执可以套用在身边任何一个倔老头的身上,但是本质不坏的他又让人一次次的感受到他的可爱,就像《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大家都选择纵容他做一个『小孩子』。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和自己相处的书,相反,它是将一个只和自己相处的人展示在你面前,不做评价,也没有评论。

    他在这,他是这样的,他做了这些事,最后如何了,他只是一个人,他又好像不只一个人。

    17年渐进尾声,才开始决定用豆瓣做一个标记工具,陈列自己想读的书,也标记自己读过的书。年终拿来浏览一番,竟然发现并没有多少令人印象深刻,除了以上的两本加上之前读过的《一个人的朝圣》成为我寻找孤独感的三本书以外,也就只有詹宏志的《旅行与读书》,蒋勋的《吴哥之美》(去柬埔寨旅行的必读书,详情可以点击链接)让人可以读到饥肠辘辘仍不愿撒手。

    17年初给自己定的旅行、健身、读书、写作的目标,到头来只有旅行完成度最高,次数与距离都非常满意,而通过写作去倒逼自己思考的次数却愈发贫瘠,18年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节奏,同时与自己相处的更加平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嘿,读了几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pl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