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话
莆田的文化,包括妈祖文化,融汇了语言精华,有特色。每个地方都有特色,莆田也有。为君一话此中事,妈祖莆田知不知。莆田特色多,其中有语言。莆田语言称做莆仙话,也有叫地瓜话的,还有叫做妈祖话。这种语言带古语言的浓厚色彩,外地人很难听懂。莆仙话中的声调有七个,入声调占两个,掌握起来的确不易。我做新妈祖26年了,里头有莆仙话的元素。
此地风光与宋胜,只言作伴和音来。宋,960年开始的,那一年妈祖出生,莆田科举、读书兴。宋以来的莆田,汇集着知识精英,成为语言文化的荟萃之地,写了一些包含莆田话的诸如《娘妈传》的小说,以及散文小品等。用标准国语写作的文章,也不同程度地打上莆田话烙印。湄洲妈祖话,慰我一生心。莆仙戏等地方文艺,是以莆仙话草创、汇聚并成熟的。
语言生态的繁荣,使莆田文化发达。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莆仙话的良性生态,推动发达的莆田文化和博采的妈祖文化。百年今夕话,千里多年情。莆仙话是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文化积淀。古莆田交通不发达,莆仙话在汉语中发展相对滞后。莆仙话保存着比别的地方更多的古代语音、词语和语法现象,反映出古代文化信息。
莆仙话长足的发展,汇聚了农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精细词汇、成语和谚语,各类词语丰富多彩。比如发达的商业活动,使大量的商业词语,如“万金”、“万代”、“茶钱”等,被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来。由于莆田人的思想活跃,还产生惯用语,如:阿妹哥、开聪明花、“二妈龟”、“守门圈”等,充满了妈祖文化的奇思遐想,使莆仙话成为有表现力的方言。
挖掘莆仙话宝藏,可以将莆田生活细貌、民俗文化,展现得栩栩如生。莆田人接受了妈祖文化新事物,为莆仙话造许多新词,如“过炉”、起鼓、和音、笼担、金珠等,反映了文化在日常生活的渐进。莆仙话包容的文化积淀,和“娘妈宫”、“闹热”这些语言融和一起,交相辉映。明朝一话湄洲别,分付海风管醉醒。语言文化,融入了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妈祖文化。
莆田人的思想情调以及生活趣味,体现在莆仙话中。相逢且话湄洲事,此别又成千里行。莆仙话的韵味也伴随莆田人足迹,荡漾在五洲四海。新时代推广普通话,也要传承好莆仙话。语言主体性和多样性是互补双赢的关系,莆田若缺失本土文化,不可能成为世界妈祖文化的中心。湄洲共话天妃事,它日相逢忆此年。莆田本土文化,莆仙话乃鲜明的主色调。
莆田的本土文化特征,是具体的、丰富的和感性的。传承莆仙话,并不是排斥普通话,而是赋予本土文化以更厚重的底色。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幼儿园小学尚在学习语言期的孩子,上课时讲普通话,下课和回家说话可以自由选择莆仙话。一些媒体,可适当开发莆仙话节目。此外,还可组织专家对莆仙话进行审音和审字,力争规范化。
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越是深深植根于本地沃土中的文化,越是拥有细致入微的乡情民俗异彩,蕴含文化的普世精神和永恒价值,就越是能够走向世界。春自如情暖,夜何如话长。莆田要建设有个性特色的妈祖文化明珠,理应继承语言文化的灵魂,在多元和谐中发展莆田特色的语言文化,在中华文化大步迈向世界的潮流中再创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