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02572/ea7c07418bd0dacb.png)
读《狼图腾》的过程中,有一段话我开始是不太认同的,即
没有人类的半野蛮,就没有人类持续灿烂,不断跃进的文明。西方民族走的就是一条保留人性半野蛮的文明发展道路,而华夏民族力图走一条人性“无野蛮”的农耕式文明发展道路。形象地说,西方走的是一条“文明狼”的道路,而华夏走的是一条“文明羊”的道路。
作者写书的时候是我国发展缓慢的60-70年代。而写书之际也处在大力追赶国外先进技术、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之际,所以对国家发展的弊端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作者并不是说西方“文明狼”的形态就好,而华夏“文明羊”更多地是指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安乐窝之中,就会像清朝末期那样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得不到发展。最好的形态,是做一个“文明人”,既有理性克制,又有血性斗志。读完书籍的最后一章,更对作者探索华夏文明之根、不忘身上的血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大量阅读的历史书籍印证深深敬佩。
整个人类发展,真得好好谢谢草原,否则一直安逸在森林的安乐窝中,就只能是得不到进化机会的猿猴。因为非洲森林的退化,早期古猿才不得不跳下树林,来到竞争激烈的大草原,从而激发了脊柱挺直,双脚站立,解放双手,学会使用工具,发展大脑,在与草原上食物链顶端的狼群的斗争过程中越来越强,学会了不少技能:
崇拜狼图腾的民族,肯定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学习模仿狼的一切:比如游猎狩猎技巧、声音传递、军事艺术、战略战术、战斗性格、集体团队精神、组织性纪律性忍耐性、竞争头狼强者为王、服从权威、爱护家族和族群、爱护和捍卫草原、仰天敬拜腾格里。
都说草原之王是狮子,但论繁殖能力、种群数量、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是狼群更胜一筹,事实上主导着草原的生态平衡。
我们都说是炎黄子孙。就是黄帝和炎帝。而书中指出,他们其实都是来自于游牧部落。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就是出身于西北游牧族。
炎帝姓姜……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了不起的古老民族和华夏民族的主要祖族之一,她不仅孕育了包括“犬戎”、“白狗”、“白狼”等大部分西戎族,还孕育了汉族、党项、土蕃、藏族等民族,而且古羌族流入蒙古草原的分支部族还参与了蒙古草原民族的形成。
羌族的伟大在于她的刚强性格和超人的智慧,与古羌族同时存在的古匈奴等游牧民族早已消亡,而她却一直顽强生存延续至今,她的儿孙子族的数量已达到令世界震惊的十几亿之巨……
所以看炎帝就来自于羌族。而黄帝出于犬戎族,一听这个犬,就知道跟狼又是有关系的,也是羌族的分支。《山海经·大荒北经》就说“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五帝本纪》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在上述六种猛兽中却没有狼,这是因为在猛兽中狼是不可被驯教的,连半人半神的黄帝也不能驾驭狼,而且崇拜草原狼的游牧族是绝对不会去驾驭狼的。
能被驯化的狼,最后都变成了狗,而不能驯化的,还是那凶猛无畏的狼。人类从狼身上学到了如此多的技能,所以汉族这一支,也是从草原游牧民族中分化出来的。我想这也是必然,毕竟人类的发展都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都是先采集狩猎,逐渐学会驯化羊群、狗等动物,开始了游牧生活,而发现水稻、小麦的种植就更晚了,长期的农耕生活,会让人养成勤奋踏实的作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守规。却少了草原生活那种时刻紧张、时刻斗争的强度,变得没那么能打硬仗。但汉族人民骨子里还是流淌着华夏民族血液,具备狼的血性,按照书中的说法,这可是未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资源。也正是有了这股血性,每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就有英雄冒出来拯救中国,与敌人抗争,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草原民族崇拜腾格里(即天),炎黄子孙同样崇拜天,一直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激励自我。这些,是继承炎黄二帝游牧先祖的文化。汉字的“美”字拆解开来就是羊大为美,因为游牧时期就是羊越大,越肥就越能满足人们的饱腹需求,心里不就美滋滋了。
所以,民族之间本就是同根生,往上追溯都是同一条血脉。以上说的是华夏民族的祖先炎黄二帝,而在中华大陆上历朝历代的发展,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彼此发生,而进一步促进了时代发展和民族融合,具体内容咱们下期再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