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苟且和艺术

钱,苟且和艺术

作者: 三楼老王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11:44 被阅读0次

    上个月在有工作的情况下莫名花了多于日常开销一倍的钱,着实令我不解。迫于此境开始在网上搜罗各色招聘信息,无奈发现大多要求有IT或市场营销背景。那些和摄影有关的工作,或要求若干年从业经验,或就是不付工钱的,说好听是实习生,说难听是壮劳力的了。针对华人招工的网站同艺术对口的更是少可怜,看来看去总是那么几个词:炒锅,前台,装修工...我甚至在犹豫是不是该去奶茶店打个散工赚点零花?毕竟人家写到,“不要求工作经验,面试通过的话,几小时培训即可入职上班。” 听着大有意趣。

    讲实话,在我的美国朋友圈里,艺术类研究生毕业后去商场站柜台,或去餐厅打散工的不在少数。湾区消费水平太高,而美国对待体力劳动者的待遇一直都还不错。开工拿钱,下班回家,不用为那些劳神耗气的社交酒会动心思选衣服编台词,生活简简单单,倒也蛮好。周围有的朋友选择了离开艺术,他们觉得艺术院校灌输的思想和概念有悖于自己的初心。

    “我觉得学理论和哲学没什么问题,可是我们学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或者这个世界,而是用这些概念去装饰我们的artist statement(艺术家陈述),这个太功利了。有一份牛逼的statement就意味着无论你的作品如何狗屎如何让人看不懂,都没关系,因为看不懂的人是因为他们太low了,不懂理论和概念,我的概念和牛逼都在陈述里,作品只是一个表达方式。WTF。你去读Agnes Martin的《Beauty is the mystery of life》,说的都是一些废话,然后再看她的作品,oh boy, 也是废话。她的文章和作品倒是挺配的说实话,都让我想在上面涂鸦。” Gia是我的好朋友,父母是希腊移民,SFAI绘画专业。要知道,50%的美国人,个人存款不超过500美金。一年花40000美金去读一个纯艺术的研究生,可能在之后的10-20年里都要过着负债累累的生活。“我在想要不要去学一下计算机编程,干IT这行起码能多挣点钱,来为我欠下的fine art教育的债务买单,” Gia打趣的说。

    Rosa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影系本科的毕业生。“听着挺牛逼的,Berekely, 搞纪录片和艺术电影的,it’s cool, right?其实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做阅读,尤其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大学毕业我啥感觉?上大学让我开始质疑人生,我每天都在质疑人生,抽很多,直到我毕业了,手头没钱了。”Rosa最近在商场做销售,具体卖什么的她没细说,只知道在渔人码头附近。“I soldmy soul.”昨天她在电话里这样讲。

    我试图去客观的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原因都归咎到这个时代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时代,全球化,资本是最大话语权,社交网络催生的虚拟名利场让我们把钱看得更重,艺术在大环境下变得不再纯粹了。就像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有毕加索和达利的那个年代是美好的,甚至那些彻夜不眠的舞会,酒精和声色犬马也变得那么文艺,有深度,不做作。是不是过去总是美好的?就像上一代人喜欢歌颂的八十年代。

    前几天我碰巧遇到了一个美国大爷。

    Walter Kennedy, 翻译成中文是沃尔特肯尼迪,听着像是一个伟人的名字,开着蒸汽船的美国总统。他40年前从SFAI 毕业,毕业后把从学校学会的做木工和雕塑的手艺都用在了建筑装修和装饰上,偶尔也做管道修理。当工头当了几十年,艺术逐渐变成了一个调节生活节奏的爱好。“我当年和Annie Leibovitz一块在学校暗房工作,那时候我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Strobe,你从她的早期作品能看出来,人造光线对于SFAI的学生而言还是个新鲜玩意,我们都没怎么接触过。实话实说,我没想到她后来会这么出名,真的...毕业之后我们就断了联系,有的朋友说她脾气变臭了,耍大牌,我不知道,不过可以理解。她的压力应该很大,你看看她都在给什么人拍照啊!女王,总统,整个白宫,还有那些好莱坞的大人物。我想那些家伙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去,说不定是他们把她的性子带坏了也说不定。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她人很好,很谦虚,她是个好人,讲真的。” Walter说他是最近才开始整理和思考他的作品的,它们看着有点极简主义,光影很像Groupf64,不过题材更多变,形式更丰富。“我喜欢收集相框,木板,我用它们来做各种盒子,用来展示照片,或者做点什么别的。” 他用手里的Iphone4向我展示他之前做过的作品,那个滑屏有点卡顿,不过却增加了我对他作品的期待,有些兴奋,莫名的,看着历史在我眼前划过,照片很美。“这个系列我想了很久,为什么要拍照?就为了拍出所谓的 good pictures,把他们放到框子里然后挂起来吗?等到有人看到给你说,啊,这照片绝了,无与伦比!这都是些客套话,那些美丽的东西就在那,你随便扔个相框过去,不管框住的是什么,那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这算不算艺术?我不知道,美国人喜欢与众不同,可在艺术上我们却一直在重复做同样的东西,这里面有问题。” 我们聊到为什么学艺术,他的回答很实在。“你看这张照片,那是1969年,Summer of love刚刚过去,我那时候就住在Haight。为什么去学艺术呢?因为那时候的气氛就是这样的,嬉皮士嘛,我当时也把自己当成嬉皮士,大皮靴,彩色头带,牛仔衬衣,大家都在搞和艺术有关的事情,我不会什么乐器,也不会画画,看到很多人拍的黑白照片很好看,你懂的,那些游行和演出的照片,我也听说过安塞尔亚当斯,所以就去了SFAI。那时候学费很便宜,一年可能也就400-500美金,学艺术还算不上奢侈。当时学校的教学和你们现在差不多,很多理论,很多阅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自由,这很好,不过没有什么方向。幸好我当时选过几门和雕塑、木工相关的课,毕业之后正好赶上湾区城市快速发展,到处都在造房子,我就当了建筑工人。当时很多人都去做这个了,需求量大,收入不错,还蛮自由的。” 其实过去40年里Walter 一直有在做艺术,参加一些展览,也卖出去过一些作品。“不过这不稳定,靠做纯艺术作品挣钱不稳定。可是生活是稳定的,我的意思是,你要吃饭交房租,你总要花钱。可是如果你不能稳定的挣钱,银行就会来找你麻烦。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技术训练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商业艺术家,当我毕业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因为需要抓紧挣钱交租。一旦工作起来,真正生活起来,你可能就没时间,或者没心气去再接受高强度的技术培训了,因为毕竟凭借现有的能力也可以有不错的收入,逐渐艺术就变成了副业。我从没停止过创作,这是SFAI对我的影响,无论生活怎样都要坚持做作品。可事实上我早就从那个圈子脱离了,你不去和策展人保持联系,不去参加开幕活动,就逐渐远离这个市场了。你可以说我向生活妥协了,放弃了艺术理想。不过在我看来,20岁左右的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艺术,更不知道什么是生活,我只是跟着周围的年轻人一起往前跑,喊着口号,要和平,不要战争, 要爱,要艺术。这只是生活的一个阶段,很短的,不是常态。就像你用了LSD,看到的不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是除此以外的那些,这听着可能有些晦涩,不过就是这样。BTW,我了解的是我的生活,你的可能和我的不同,这一定要注意。我不属于的地方,并不代表你也不属于。”

    单雄信本不属于洛阳王,格里高利不属于娜达莉亚,魔岩三杰也不属于香港。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结局,大多似月球般荒凉。上周我和刘老师还有另外两个朋友在洛杉矶待了几天,去了环球影城,网红Brunch店,吃了响尾蛇兔子肉热狗,也在Venice 海滩晃荡了一上午。学艺术的不逛美术馆潜意识会感觉大逆不道,可心里确实不想看过于当代的艺术作品...之前来洛杉矶总担心人多所以并没有去Getty Center, 索性这次行程的最后一天定在了那里。心想着梵高的鸢尾花,还有莫奈的真迹,听着就该兴奋,可我的神经在洛杉矶还算凉爽的盛夏夜里,却沉的悄无声迹。第二天来到Getty,在无数西方经典艺术作品的包围之下,我开始像Rosa一样质疑人生,“我是不是也只是跟着周围的年轻人,一起学了艺术,又一起出了国呢?”想起白居易那首《邯郸冬至夜思家》最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苟且和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ty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