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大学校园不再有升旗仪式

为什么大学校园不再有升旗仪式

作者: 粥鱼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22:55 被阅读0次

            这是一篇2018年元旦升旗仪式观后感

            作为一个在帝都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土著,我很惭愧,没有去天安门看过一次升旗仪式,没有去认真了解国旗班的故事,更不知道那看似普通的国旗杆竟然重达11公斤。看着视频中“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连贯自如、庄严神圣,飘扬的五星红旗,仿佛是祖辈们挥洒在战场上的鲜血……不知不觉间就热泪盈眶了。

            马上就要在大学里过完第四个年头了,犹记得第一次在大学的校园里看升旗、听国歌还是刚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开学典礼上,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上,听着响亮的国歌,看着鲜红的国旗缓缓升起,那是开启我崭新大学生活的乐章。这陌生又熟悉的场面,曾在过去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中看到无数次,甚至有点厌倦,而如今即将走出校园,却遗憾地发现,过去的四年,再也没有听到嘹亮的国歌在校园中响起。

            每天清晨的升旗、傍晚的降旗,都在学校国旗护卫队担负的使命和责任中默默进行,只是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仪式感了,国旗就像打个过场一样飘一飘,哪怕缺席了一天,也没有人注意到。

            还记得小学第一次背国歌歌词,那时根本不懂得歌词的意思,七扭八歪的抄写下来,也只知道那是国歌,代表中国。第一次带上那象征国旗一角的红领巾,显得无比自豪。

            还记得中学时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雷打不动,各班男女生各一队,排成两列,按照年级和班级顺序依次排开,等待着一个神圣又习以为常的时刻。几个高个子小伙儿组成的国旗队就能引得前排的小姑娘们目不转睛。升旗、奏国歌……国旗下的讲话庄严而冗长,情窦初开的年纪,耳朵早就没在听那些不知所云的讲话了,眼睛或盯着那个站在队列中梳着马尾的姑娘,或盯着前一个人脑瓜顶的旋儿。或发呆、或神游、或畅想、亦或在心中演绎一个英雄的故事……

            主持人一声“升旗仪式到此结束,各班带回”,又瞬间从幻想回到现实。伴随着班长喊起的“稍息”、“立正”、“一二一”,操场上人头攒动,无论刚才是江湖游侠,还是盖世英雄,这会儿要回到教室继续上课了。

            就这样,庄严的升旗仪式在不庄严的态度中结束了。

            这一结束,没想到,结束了整个青春。

            进入大学,成年人的世界里似乎不再需要通过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来加强自己的爱国情怀。繁忙的课业和多彩的校外活动占据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学校似乎也不愿兴师动众地每周一走个升旗的形式,即便是举行了,恐怕也会如上课那样被很多人逃掉,可行性已经远不如小学和中学。更何况大学要与社会接轨,没见哪个企业每周一还举行升旗仪式的,这样想来,在大学举行升旗仪式着实有点困难和鸡肋。三观已经基本形成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渴望无人约束的自由,因而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并“捆绑”着爱国主义的升旗仪式成为不折不扣的“走形式”,我想这大概成为了大学校园里为什么不会例行举行升旗仪式的原因了。

            况且每一个真正爱国的人,不会时常将爱国挂在嘴边。但是,升旗这样的“形式”真的没必要在大学的校园里实施了吗?那些极度追捧韩国明星、极度崇尚日本文化、极度追逐欧美时尚的崇洋媚外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最该强化爱国主义情怀的年纪却似乎并没有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一部《战狼2》火了,除去对影片本身褒贬不一的评价,我相信当吴京在影片结束时高举中国国旗的那一瞬间,还是感动了很多中国人。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爱国的。

            不管怎样,我为我自己在中学时代的每一次升旗仪式中不严肃的态度感到惭愧,因为我从来没有真正地在校园的升旗仪式上认真聆听过中国国歌。那烂熟于心的歌词和旋律再不需要被逼迫着背诵和抄写。只是少了份初见时的虔诚。

            或许在不久的毕业典礼上,大家还会像初来乍到时那样,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上,看最后一次校园的升旗,我可一定记得好好看一看、听一听。不过,谁知道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改天去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吧,找找曾经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大学校园不再有升旗仪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vk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