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博和中医基础班沙龙分享稿:
亲爱的博和师友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中医基础班的陈儒仲,加入博和大家庭有一年三个月,在博和中医基础班学习了一百多天,每天和师友们一起共学,其乐融融,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分享的机会。
刘力红老师曾经讲过,健康不是交给一个好医生就全部解决,真正能够解决健康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医学只能解决健康里大约占10%的那一小部分。
《黄帝内经素问》开篇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阴阳是天地之道,人去效法天地之道,健康就有了保证。
《黄帝内经灵枢》篇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燥湿、寒暑、风雨。过去气候变化和天气状况完全顺应自然,人很难干涉。现代人制造了空调和暖气,冬天可以很暖和,夏天可以很凉快,但是这些东西反过来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夏天出汗,身体发散,毛孔打开,体内的寒气随着阳气排出去,空调一开,这些东西无法排出,只能逆着回到体内,容易生病。秋收冬残,冬天暖气太热,导致毛孔不能关闭,阳气丧失,来年开春,体内能量不足,四肢容易痿弱逆冷。
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男为阳,女为阴,夫妻关系和谐就是阴阳和谐。怨、恨、恼怒、烦,夫妻关系不和,经常抱怨脾胃就容易发病。人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饮食有节,吃饭有节制,少吃冷食,冷食伤脾胃,损阳气,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饭七分饱,尽量吃当地当季节令的食材。
起居有常,尽量不要熬夜。睡眠是补充阳气的过程,阳气是人的命根,耗散阳气的途径很多,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只能靠睡眠,一天里最好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我们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讲上火,吃一点煎炒就喉咙痛,鼻子出血,不一定真的有火热。比如象今年几个月都不下雨,久旱的土地本身很干,很需要水,当我们把水淋下去以后,他却不吸收,水从旁边流走了。看起来好像是土里面的水太多满出来了,实际上干的很,一点水都没有渗下去,原因是土地太板结了,土一点也不松动,它不吸水。农民非常的有经验,对久旱的土地、对板结的土地,淋水前先松土,把土的经络疏通,再淋水全部吸收,不会从边上流走。人吃一点油炸的东西上火,不要轻易吃凉药,不一定是体内的火太多,阳气太旺,而是身体经络堵了,气血不通,用附子干姜等温药通经络,再多的火也能吸纳。
自然界里有毒的东西并不比无毒的少,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那么多的毒生长在大地上,为什么我们喝的水没有毒?是因为大自然的土具有净化和解毒的功能。我们人身上也有一样的土,就是脾胃,脾土开窍于口,唾液为脾涎,细致的咀嚼可促使大量唾液的分泌,这个唾液含有超强的净化解毒能力,吃饭细细咀嚼,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做到。
《黄帝内针》这本书由杨真海老师传讲,刘力红老师整理,是源自《黄帝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直系于中,《灵枢九针十二原》讲到针刺的两个特点:一是易用难忘,讲针的简单性,第二个是犹拔刺、犹雪污、犹解结、犹决闭,讲针的效用。内针四总穴歌:肚暗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唤醒穴位,打开身体自带的宝库,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天我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