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27099/3d3cec300f79f760.png)
我写过不少关于断舍离的文章,但是对朋友和社交方面的断舍离,还是第一次写。之前其实有过动笔的想法,但是一想到是切断和别人的联络,还是有点于心不忍,会思考是不是这个想法过于冷漠。但是近期,因为学习工作加入了不少社群,也会收到不少好友申请。出于礼貌,我一一同意了这些好友请求,但是大部分加我好友的人并没有说明来意,最后只是偶尔出现在我朋友圈里。因为彼此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姓名,朋友圈自然也是没有互动的。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以后,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朋友”?除了这些从未联系从未谋面的“朋友”外,那些真正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是否与你真的契合,而那些好友你是否还主动在联络呢?
微信联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5127099/c2bee0606bfe6657.jpeg)
微信有一个朋友圈功能,但是这个圈子里并非都是朋友,我觉得统称为联系人更为合适。但其实呢,这些联系人中大部分你从未联系过或者再也不会联系了,我知道这样说很扎心,但是必须要承认,没有人能够有精力维系这么多关系。
对于我来说,我很少去刷朋友圈的内容。如果想起一位朋友,我一般都会找到他, 直接点击头像去看他的最近的所有朋友圈内容,或者直接私信问候。所以,陌生人的朋友圈我其实是想不起的,更不会主动去互动。所以私人微信加这么多人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说平时不联系的人就躺在你的微信里也没有什么困扰的话,那大家都经历过群发微信的骚扰吗?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广告信息。比如我会经常收到一家营养代餐机构发来的信息,问我是否感兴趣去减肥,而这个小姑娘也是我在地铁里于心不忍被要求加的微信。另外一类,就是陌生人发的僵尸好友清除信息,暂且不说这种方式知否真的可以检验他人是否删除了你,光是收到这种信息就会觉得自己很不被尊重。也通常是这个时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删除这个没有过联系的联系人。
经历了这些以后,我现在添加微信好友都会比较谨慎。如果是没有见过面的人,我建议大家都互相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认真备注好对方的姓名。如果没有说明来路的群内添加好友,我也会根据情况拒绝一些好意。
微信消息
同样是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我有线上课程需要维护,同时会有工作伙伴经常联络我。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消息扑面而来,在这么多琐碎的消息面前我真的无法做到立刻回复所有。因此我会有一个优先级,优先回复线上课程的学员;其次,回复比较着急的问题;最后我会集中时间回复不那么着急的信息,比如“在吗?” 这种不说明来意的信息。我非常建议大家沟通注重效率,第一时间说明来意,对彼此都是一份尊重。
自从这样对待微信消息以后,我内心多了一份从容。如果有急事找你的朋友,自然会优先说明来意,根据优先级我们也好拥有大块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否则时间全部被琐碎信息打碎,工作效率会异常低下,也会影响心情和生活状态。
交往益友,不被消耗
虽然说交友不应该是功利的事情,但是交友确实不可能不牵扯到“交换”。“交换”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有来有往的关系才能够长久。有同等生活经历和教育水平的人一般更有话题可以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信息交换。同一领域工作的人也更容易互通有无,互相帮助,让彼此成长得更快,少走弯路。除了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信息“交换”以外,朋友间更多的是情绪的正向流动。有开心的事情一起分享,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互相分担。但是,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不停地索取你的正能量,而反馈给你的都是负面情绪,这样的关系也不会长久。所以,朋友间就是应该有积极地“交换”,互相陪伴彼此成长的关系才是健康的。而无法“交换”,只是消耗你的人,也请尽早远离。
勇敢对无效社交说不
每个人的业余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如何利用点滴业余时间,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每个人的未来走向。极简志这个公众号,可以说被我做得很佛系了,因为做这个号的初衷也并不是盈利,而是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用的知识。这个公号就是我当时在工作之余一篇一篇文章积累出来的,没有专业的运营技巧,也还是认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利用珍贵的业余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发展爱好,学习一直没有时间学的技能。
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发展爱好和学习以外,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与好友才是明智的选择。其实我们若有心计算,这辈子并没有太多时间是和家人和朋友度过的。而他们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与他们相处的自己是最真实最轻松的。
这就是我最近的有感而发,总结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