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谎言的窒息之美,评微电影《调音师》
此文写于
2014年12月29日 23:41
如果你问一些年轻人,哪部微电影之作会让他觉得可以拍案叫绝,我觉得一定是法国导演奥利维耶·特雷内的《调音师》《调音师》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一些高校在历届招生中也爱放映这部片子,作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影评考题,影评中除了阐述一些专业的视听语言外,还包含了每个学生对电影第七艺术的美感理解。无论褒贬,用心思考过的故事或者画面,都赋予了一定新的意义。《调音师》的成功在于,它由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肯定式的结局,让观众望着滑过的字幕开始去构想一个结局,这个结局可能关乎故事里面的男主性命。也可能关乎我们自己。
谎言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些谎言可以给我们自身带来最好的利益,只是谎言被戳破后的后果将会导致种种人生轨迹的不同方向。“盲人”男主在面对着死亡的最后时刻,不知道脑海中是否可以显现出那个在他面前翩翩起舞的年轻女郎,无关爱情,无关利益,那个旋转的鲜活生命,就是那些没有被戳穿的谎言。在男主的性格里,一次失败的钢琴演奏,导致了他人性上的转变。他以为放弃了眼睛,就可以用弱者的姿态,自由自在的处于一种被可怜的状态之下。然而,当谎言面临死亡,就像最坏的结果已经发生的时候,男主依然在心灵上寻找一种极度的自我安慰。与其说自欺欺人,不如说是人性上谎言的脆弱。老妇人一直用一种很冷静的姿态来审视着这个称自己是盲人的年轻人。所以故事的结尾上演了开头的那一幕,调音师还在自我欺骗的时候,她已经举起了杀人的武器。
虽然影片结尾并没有宣告结尾,但是通过最后一个镜头,调音师,死去的老人还有老妇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之中,而老妇人在拿走他衣服后折回来举起了抢。已经暗示了盲人调音师的死亡结局。但是,导演并没有让这个故事继续,一切在钢琴声中戛然而止。我们知道钢琴不会永无休止的弹下去,就像谎言,不会一直不被戳破。老妇人在杀了自己丈夫以后,是否还会对眼前的年轻人抱有一丝关于生命的残念呢,想来是不会了。就像开头老板说调音师一定会出事那样,在一个处处都有暴露欲和偷窥狂的年代,能否在不扭曲人性的前提下更好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如果说盲人调音师,他的软弱代表了人性中的一部分,那么老妇人,是不是就是这些因果的终结者呢?有些事情,真的只有死亡才是最恐怖的吗?那些远比死亡恐怖的事情,是无法触及到自己的内心吧。那时候,盲的不再是眼睛,而是心灵,那才是最令当下窒息的一种存活状态。
2016年3月12日
植树节
这部电影
不仅是经典之作
也是编导考生非常容易遇到的题哦
当年我就是在考场上看了这场电影
现在依然惊喜
我是雅芙
我在这里,很高兴认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