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悄悄地流逝,世界上有些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也有些人因为闲而活的压抑。 ——路遥《平凡的世界》
⼈要是闲了,魔⿁都会来给你找活⼲的。
——毛姆《人性的枷锁》
可能这很能诠释为什么听过很多道路,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听过看过很多道理,一位大师如是说,另一位大师那样说。很多时候,大师们还会互相地掐架,观念完全不同。思辨思维呢,其实人人都应该掌握。
很多道理并不是那种自然规律,并不一定坚如磐石,不可摧毁,不可反驳。随着时间都推移,有些道理甚至说过时的。还有很多大师的道理其实需要上下文来理解,金句的意思不一定能马上让你理解到,很有可能会被误读。
所以《金刚经》就机智,“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陀自己也说了,所谓的说法,只是根据时空条件的不同,根据所面对的对象不同,为了消除众生的妄念随机而说的,随缘而已。并不是存在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固定不变的法,也没有一个完全能够说清楚的法。佛陀提醒众生不要执着于相,佛陀也是相。告诫大家,不仅不能对佛的肉身着相,也不能对佛在世时说的法,语言文字着相,那是领悟空性,获得解脱的障碍。
承认自己并不是很了解《金刚经》说了啥,这是在听某位老师解读《金刚经》时知道的。大概就是佛陀自己说了很多的法,最后还加上不要迷信他说的法。感觉上是为了让自己说的法更严谨,所以感受到了佛陀的机智。
路遥说闲人也过得不易,在慢慢时光流逝中还很压抑。
毛姆说人要是闲了,会闲出毛病的。
看到科技大佬张朝阳的小视频说,富贵的闲生活不是人过的日子,说那些人要是退休了,马上还是要找事情做的。
网络评论区的平民说,很想过一过不是人过的日子。多少人这辈子也不可能富贵过,难共鸣他。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借鉴一下佛陀的机智了,他们说得都对,或者对了一部分吧。
忙和闲,理想状态是能达到某种平衡。这种理想状态,到达如何才能尽量趋近理想状态呢,就需要自己去实践了。
哲学教授刘擎说过:
“其实成年是需要阅历
早慧代替不了阅历,
有人说那个知道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是因为这些道理并不是你自己的道理,
你变成自己的道理,
一定要经过阅历。”
所以忙与闲的最佳状态,还是需要自己去实践去阅历和探索。
个人的一点经验,崩得太久太紧了之后,人的各种弦是需要松弛一下的。可以稍微闲一下,到底该闲多久,还是需要你自己的探索。
闲到没有多少金钱支撑了,或者无法心安理得了,或者觉得自己日渐颓废了,或者已经漫无目的了,是时候需要收紧一下了。
人类大部分才能是用进废退的,闲太久了会自我荒废的。
如果真的没有自律能力,好好地利用闲暇时光,那还是让自己忙起来,就算是被动地把自己绷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