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仰,好像每个人都是对「别人的」更感兴趣。

信仰,好像每个人都是对「别人的」更感兴趣。

作者: zkback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23:44 被阅读0次

    写于2016年12月24日。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一年前的今天,我也刚考完《政治》和《英语》,几乎没信心参加明天的考试。但当领班人召集人员出发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地过去,并且参加了第二天的考试。可能你那边并没有类似的召集人,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擦亮盔甲,再次出发。just one more.

    如果之前一直在复习考试,考完想要看场电影放松一下,可以选它,《血战钢锯岭》。

    以下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想法,主观评论。只为表达自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Don't touch gun.有两个来源:一是小时候误伤过自己的兄弟,感到自责。父母藉此机会进行了《Holy Bible》的教育——夺取别人的生命是最大的罪过。另一个是父亲的家暴,导致成年后的他还在做噩梦。

    这是影片正常展现的一点。放完,被外界放大无数倍的一个点。

    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1. 女主突然被亲后,给了道斯一巴掌,说,就算我同意,也要问过我的意见。

    相当西方女权化的一个特写。电影里下一个镜头,女主在主动邀请道斯了。

    2. 道斯告诉女主自己已经报名参军的消息,女主说,你还没向我求婚。

    怕道斯在战争中死去?剧情的需要?电影为了凸显他对信仰的坚守,先做了铺垫:道斯因为不肯妥协,被长官找茬,无法正常休假,后来更是被送进监狱。到他面对战争死亡的威胁,还在战场上坚持救人。就到了电影高潮。

    3.道斯刚开始就被嘲讽能被风吹跑的玉米秆身材。在一次新兵体能训练中,还被队友一脚踹倒,但他第一个跑到了终点。靠这些,尽管他不愿持枪,但他还是赢得了部分尊重。战场上,一天的战斗结束后,他能连续背负那么多伤员,除了大家想到的捍卫信仰之外,和他良好的体能储备也有关系。

    4.道斯的父亲的三个要好的玩伴儿曾在战争中死去,因此他不同意道斯参军,也很少提自己的赫赫战功。我甚至怀疑他性格上的暴力,也是来源于战争。而家暴又影响了他的孩子。电影安排的这个轮回有深意吗?和战争给人带来的影响有关吗?和珍惜和平的主题有关吗?

    当需要去救道斯时,他主动穿上军装——那套老旧,但保养得十分崭新的军装,戴上那些勋章——那些没给他带来荣耀和快乐却一直保存着的勋章。他想凭这些荣耀见到大领导,被秘书无情拒绝,说了一句,我们当年一起吹过牛逼,他当时是我的队长。(原话不是这样,大意如此)奏效了。老版的再崭新的军装不好使,无论谁颁发的勋章不好使,但“我认识 XX,我们一起 XX,他是我的 XX”好使。这点和外界对美国不靠关系、司法体系完善的社会印象有一点出入。

    电影说,他们不看重旧物,却十分尊敬参战过、给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

    也可能是电影选择性呈现的问题。

    父爱情深,道斯的父亲是个睿智的老者。我尊敬他。

    5.尽管如此,我相信他们的司法体系依然是这个地球上最完善的。尽管这是一场从法官到门卫都有自己立场的审判,但军事法庭的审判程序、尊重被起诉的一方的真实意见,依然让人敬佩。

    对比我们的“雷 洋案”“情节轻微,不起诉”的司法结果,该案结果出来后,原博不能评论。可以转发。相关的关键词被降级。

    6.之前,女主劝道斯认罪,“你可以仅仅是拿起来,装装样子”。道斯眼里流露出的是倔强。剧情这么设置没问题,但女主真的会为避免进监狱说出这样的话吗?当然,这也可能是一次为爱进行的伟大妥协。

    道斯的倔强此时又得到了强化,对立方的偏见、所爱的人的劝说,依然坚持己见。这种执拗几乎是伟大者的共同特质。不仅让他在面临死亡的危险依然 Don't touch gun,还让他在大家都撤退之后坚持救治伤员。

    偏执得到了印证,隐忍得到了爆发。

    7.也许电影是刻意回避排兵布阵的战术安排,去充分体现战争的残酷性——对人生命的伤害。其中有一个情节,一名美国大兵确认眼睛没有瞎掉后,两个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真诚的快乐,与残垣断壁的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极其感染人。

    这种让所有人反思战争、人性的电影拍摄艺术,国际上已经很熟悉这条路线了。

    而这边,赞扬美好事物的功力不足,批判反思错误的能力也不够,造成了目前这样的奇形怪状。

    8.因为道斯一个人,一个集体的内务评为最差,被罚去跑步。所以:晚上睡觉被殴打,训练、生活被排斥(给他安排打扫卫生),被侮辱(夺他珍爱的照片、教他一句一句说话)。

    他的信仰损害到了集体利益。

    所有人,包括观众,默认了这种逻辑——损害集体利益,就要被教训。甚至违背了法律。

    这种现象在军人这个集体中得到了极度的放大。战争的残酷性就在于:因为一个人的错误,会让一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整个集体就此完蛋。这叫“一条绳上的蚂蚱”。

    所以,这个逻辑仅限于军人。其他职业,没有这个特点。

    那,这合理吗?

    先说结论,不合理。

    一般来说,两个国家对抗时,会用到军队(对外);不对抗时(比如现在),几乎所有国家还保留着常备军,并消耗了不小的资源;国与国之间的这种资源浪费,被上帝称作内耗。

    现在的流行词是,「内卷」。

    电影里,是他的信仰救了很多人。

    信仰的正确性得到验证。在登钢锯岭之前,所有人都等道斯做完祷告。在被军令催促的情况下。

    这是电影里的价值回归。

    9.打仗方面。在请求/停止炮火支援的过程中,电影里给了几个镜头:长官给上级发请求,上级再给舰船打电话,然后炮弹就到了。

    观影人的心理活动:真实的哪有这么快,电影这么拍而已,打俩电话的时间还没炮弹在空中飞的时间长呢。

    一个胡乱猜测:事实上的时间可能更短。比如通讯早已建立。

    要注意的是,在战场前沿的长官拿个电台就打通了指挥部电话,指挥部没有再给上一级打电话,就去指挥水上的人马。这是一场70年前的战斗的指挥线路

    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话,2007年上映的《变形金刚》,影片有一个片段,从拨通求救电话(这个手机是随便找的)、捕食者出动(从哪起飞的?)、地面人员引导战机的打击目标,到摄像头实时拍摄画面的长距离传输,想一下这代表的全球化打击能力。这还十年前。

    10.写东西是很难的,需要背后一个连续深入思考的过程;但写影评是简单的,因为连续思考的过程被取代了,被“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看场儿电影”代替了。

    一篇长文,抽象程度越高,阅读和写作的门槛儿也越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仰,好像每个人都是对「别人的」更感兴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ew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