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就能翻完的小书,写得相当直白接地气,特别是汪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举例如下: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全球化地控制人类在某个方面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的推进,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坦白讲,创业公司都是投机取巧的,这没什么可羞愧的,这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所有的创业方法论、创业的问题、创业的折腾,说白了就是创业公司没钱,因为穷才会折腾出那么多花样。但反过来说,创业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负担,不怕死。
整本书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概括,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继续精简的话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集中”,一个是“大事”。
所谓集中,就是面对大事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迁灭战”,必须ALL IN,必须快准狠,必须比竞争者好五倍、十倍。
快
创业者不能这么做有几个原因。第一,创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只有50%做成的可能性,多绕一个环节成功率就呈数量级降低。第二,创业者做的很多事情是有时间窗口的,如果你要把A做成了再去做B,有可能A还没有做成的时候,就有别的创业公司直接抄后路把你的B给做掉了。……所以,如果你有跳板思维,就要把跳板去掉。你如果想先做A再做B,要么把B忘掉,想想只把A做强了是不是已经保证这是一个好公司;要么想想有没有直接做成B的方法。
准
做细分市场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为了将来做更大市场采取的手段。创业者一定要仔细考虑:你的细分市场连接的更大市场是什么,你的细分市场将来有没有可能变化,连接的大市场将来有没有可能变平。把时间放长远一些,细分市场肯定处在一个大领域中,这个大领域最晚也要在五年之内出现变平的趋势,这样就会携着你在细分市场积累的优势和资源去征战。
狠
许多创业者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乔布斯陷阱。创业者总觉得自己要做一个特别完美的产品,并且不断堆叠技术,让他变得越来越好。但是,改善性需求的市场爆发力不大。雅虎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搜索质量比谷歌还要好20%,但是却对谷歌的市场份额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如果你想翻牌,只是比别人好一点是没有用的。要么这个事原来是0,我做出了1;要么我比原来好五倍、十倍,百分之二三十的改进型需求不足以颠覆一个市场。
所谓大事,就是查理芒格说的“能力边界内的好项目”,就是本书讲的“即将发生变化的大市场的细分领域”。
为什么非要即将发生变化呢?因为这是创业者仅有的时机,太早容易成为烈士,太晚没有机会。
为什么非要是大市场呢?因为市场足够大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才值得创业者去ALL IN。
为什么非得是细分市场呢,因为创业者资源太少,只有在巨头没有注意或者无法顾及的细分市场才能迅速试错、决定方向并且迅速占领优势地位。
至于如何才能找到这个正确的大事呢?傅盛也给了条预测的路径:
第一是穿过未来看现在。你站到一个更高的地方,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的时候,怎么走它都是正确的。路选错了,就算全力以赴、累得要死都不行。第二是现象即规律。当你看到一件事情很不一样的时候,一定不要觉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也没什么了不起。滴滴打车发展得这么快,你心理上会想凭什么,但是要马上按住这种想法,去承认滴滴很牛,去思考为什么滴滴能做到?……第三是侦察兵模式,也就是试错。派出些侦查兵,用资源换机会。在早期的时候你的资源不够多,怎么办?对早期创业者,最核心的资源就是时间资源,就是快速试错,加快迭代的周期。
这里的“现象即规律”,其实就是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李叫兽的“凡事必有道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