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概论
数据设计步骤
六个阶段:需求分析(充分分析用户需求,最困难)、概念结构设计(通过抽象成概念模型,最关键)、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模型并优化)、物理结构设计(选择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数据库实施(编写调制,数据入库)、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6.2,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
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五个部分。数据项是最小的组成单位,若干数据项组成一个数据结构。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含义说明,别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等等等等}
数据结构描述={结构名,含义,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的传输路径。
数据存储是数据存储的位置,是数据的来源或去向之一。
处理过程,在数据字典中只需要描述说明信息。
6.3,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抽象
三种抽象:分类(A is a member of B)、聚集(A is a part of B)、概括(父类与子类)。
视图设计(就是画ER图)
局部视图设计:1,选择局部应用;2,逐一设计局部ER图
集合局部ER为整体ER:1,消除冲突,形成初步ER;2,消除冗余,形成基本ER
6.4,逻辑结构设计
三步
1,将概念模型转为关系或网状或层次数据模型;2,将第一步得到的模型向DBMS支持的模型转换;3,优化
设计外模式(也就是视图)
根据不用的用户级别设置不同的视图。
6.5,物理设计
两步
1,确定物理结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评价时间空间效率
存取方法
三种:1,索引方法(B+树);2,聚簇方法(cluster);3,哈希方法。其中B+树方法最经典最普遍。
存储结构
根据数据访问频繁程度不同放在不同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系统配置。
评价
选择较优的方案。
6.6,数据库的实施、运行、维护
一堆废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