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热点我看到最后尴尬癌都要出来了,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蹭热点这件事。
蹭热点,也被理解成借势营销。对于做广告、营销的同学来说,借势营销这个词他们更熟悉。
而对于做运营的小伙伴来说,蹭热点这个词我们更懂,很多新媒体小编就等着爆个热点事件然后有内容可以推送。
正式说起这件事情后,我们需要先明白几件事:
1、热点是什么?
2、怎么借热点?
3、借什么样的热点?
4、借热点的目的?
什么样的热点适合去借。
简单来说,不要去借负面的热点。这个观点也被杜蕾斯家认可,他们家的新媒体负责人就曾发微博表示不去做任何关于负面内容的营销。
不去借有争议的热点,因为有争议的热点一般很容易反转,这就会让站队发声的品牌很尴尬。万一最后被事实打脸,你说这发过的文章和图片是删还是不删呢?
不去借天灾人祸型的热点,这个理由大家都懂,我也不详细说了。
蹭热点的错误思维
错误1:为了蹭热点而蹭热点
相信很多小编都听过老板说过这句话,“XX,这个事情最近蛮火的,我们要不要追一下?”
我有一位做出国留学教育号的朋友,前段时间因为奶茶这个热点,老板要求追一下,结果这位朋友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要怎么追,只好杀死了无数脑细胞,出了一篇脑洞大开的文章。
所以这种为了蹭热点而蹭热点的行为,不但对品牌宣传以及产品结合没有什么帮助,对无数工作在一线的新媒体运营也是一大伤害,到底要一线员工掉多少头发你们才甘心!
错误2:认为追热点一定要及时
相信很多人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追热点要及时,网上也曾出现过一张关于热点时间的图片。一般认为热点发生的1小时内是黄金期,12-24小时则是废铁期。
首先,这个观点并没有错,从普通用户的分享和对热点感兴趣的角度出来,在1-6小时内,用户会对这个事件保持最大的兴趣,愿意接收不同的观点,等到12-24小时内,用户会失去兴趣,因为他已经接收到大量关于热点的信息、观点。
但是,我们忘记了两个问题则:
第一,人工生产的热点太慢。今年九寨沟地震时,人工智能仅仅用了十几秒就生产出一篇新闻稿,这个速度是任何人工都比不了的。要想在热点发生的1小时内,生产出有观点有态度的内容,对工作人员要求太大。
第二,你追热点追得太快容易摆乌龙的。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错把最佳电影颁给《爱乐之城》,等到《爱乐之城》都发表获奖感言时,奥斯卡才宣布真正获奖的是《月光男孩》。而这时很多电影娱乐类媒体已经发文恭喜《爱乐之城》了,你说这尴尬的,文章和海报到底删不删呢?
错误3:追热点时站队的声音太响亮
以前我们都觉得,娱乐和社会事件的热点特别好追。但是经历过17年的9月,经历过求锤得锤,大家或许都有些战战兢兢了。
前脚薛之谦微博公布和前妻复合,后脚前女友李雨桐就在微博手撕薛之谦。然后薛之谦21号又爆料打脸李雨桐,紧接着李雨桐再度打脸薛之谦···而我关注的一些账号中,我眼睁睁看着这些账号从力挺薛之谦,高呼我又相信爱情了到大骂薛之谦人渣无担当。
此条结合之前的热点时间来看,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热点事件太过复杂,你追得太快,站队太明显,很可能就会迎来打脸的那一天。而如果一个账号频频出现前后观点相佐的内容,又如何令用户信服呢?
错误4:认为追热点一定要反转和抖机灵
很多追热点小编觉得,我追得这个热点一定要抖机灵,一定要有反转,这样用户才会记住我。那怎么才能反转呢?
制造假消息或者标题党好了。于是,王宝强事件开始的一两天,各种假消息满天飞。以及各种标题和正文严重不符的内容,让看到的人忍不住说一句卧槽。
蹭热点的正确方式
如何正确的追热点前面说了那么多,肯定有很多人会问,那到底应该怎样追热点呢。我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建议:
1、持续追热点时,要让创意保持在高水平上
对于很多企业和品牌的追热点策略,并不需要排斥。只是要让用户记住你的品牌,你需要每次都能产出绝妙的创意。
通过高水平的创意让用户逐步加深对品牌的认知。这条路,也是杜蕾斯一直在走的。
2、追热点时,要先考虑热点是否可以和品牌结合
这点老生常谈,不值得详细说。但最基本的是,去想清楚,自己的用户是谁,用户想知道什么,热点里的什么点可以和产品相结合。如果找不到,建议不要追。
3、尽量不要站队
这一点,是最近看热点发生得如此魔幻后,得出的经验。很多热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反转,万一站错队了,对品牌的伤害太大。
尤其是一些娱乐热点,万一是两方粉丝撕逼,你站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大概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粉丝的力量。
更多精彩类容,请关注28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