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孔子去见老子,只见老子披头散发站在屋里,像一尊石像,身体僵直,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凝神静气,这是在干啥?
孔子知道老子在静思练功,就知趣地退到门外等候。
待老子练完功,孔子才进去,请教:“我刚才看见先生形体直立不动,犹如枯木,又好像超然物外而遗世独立的样子。”
老子说:“我心回归到生命的最初状态,游于万物的初原了。”
孔子不解地问:“怎么讲?”
老子说:“心困而不能明理,闭嘴而不能说话,给你说个大略吧。至阴寒冷,至阳炎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阴阳相交,万物化生,这是万物产生发展的规律,但你看不到。生死兴衰,时隐时现,日迁月移,道无时不在此中起着作用,但你却不见它的形迹。生有所始,死有所归,生死循环,无有穷尽。这就是万物生死之根本。”
孔子又问:“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悉其中的道理了,但凭此谒见72个君主,讲解先生您的道理,阐扬周公召公的业绩,可是没有一个君主采纳。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说服,还是道理难以发扬呢?”
老子说:“幸好你没遇到治世的君主啊!所谓六经只是先王之时的陈旧知识,怎么是真正的道呢?你所谓的知识和道理,就像是足迹,是先人的足迹,足迹又不是鞋呀,怎么有用……”
孔子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此后,他三个月没出门,在家静坐苦思,终于悟道。然后,他再去见老子。
孔子说:“我懂了。我离开自然造化已经很久了,自己尚未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怎能去教化人呢?”
老子说:“很好。孔丘得道了!”
老子告诫孔子,他所学的所谓六经不过是陈旧的知识,远远不是道。道需要法天效地,与自然天地合一,观察天地万物,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得到道;得到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教化天下。
“道”是规律,是真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有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是背道而驰,必然走向灭亡。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5659/c9acc1f28af9779e.jpg)
“道”不在前人的书中,而在于人的心中,用眼观察万物,找到兴衰的规律,用理智思考,辨别真假好坏,用心体会感悟,方能得道。
道无法传授,只能自己去找,去悟。
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走走,看看蓝天高远深邃,看看树木虫鸟自得其乐。
或者一个人静静地冥想,让灵魂脱离了身体的束缚,自由地去翱翔,在想象的空间里,一切安好。关键是要设定时间,记得回到现实,不能迷失在另一个世界。
在乐嘉的性格色彩学中,红蓝两种性格注定要和自己的情绪共舞一生,而黄绿两种性格基本上不产生情绪,所以他们不需要花时间处理情绪,也无法理解不同性格的人,为什么常常情绪不稳定。
“不品人间酒,不知其中醉;
不陷世间情,不知其中累;
不经沧桑苦,不知其中味。
生活的百味在于品尝,
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的懂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