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会被自己的思维局限,有时是信念。
“女孩子穿着暴露,就是不正经/生活作风不好。”
“晚上睡前必须刷牙。”
“十点之前必须回家,晚归就会遇害。”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能插嘴。”
“离了婚的女人肯定会过的很惨。”
“男人有钱就变坏。”
......
有些观念是原生家庭给我们的。当时父母可能是为了保护幼小的我们不受伤害,或者语境源于当时的情景,设置了一些规条。
有些观念则是生活环境或者社会集体意识灌输给我们的,别人都那么说,书上说的,某人说的…就成了我们相信的。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信念系统里多多少少都装了一些“宝藏”,这些“宝藏”一方面可以保护我们少受伤害、让我们做人做事更得体,甚至我们还用它们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读到这里,你的信念系统里又有哪些宝藏呢?
昨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有一件事触发了我的思考。
早上七点一刻,和孩子爸爸一起送6岁的儿子上学,等到车已开动,我们才发现儿子的衣服穿的不对:里面一件开襟睡衣,外面一件外套。当天有体育课,如果脱了外套,儿子就是穿着睡衣上课了...顿时他爸爸就火了,责怪爷爷粗心大意(早上起床是爷爷给换的衣服)的同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为了能及时赶到学校,返回家里拿衣服已经来不及,但如果后面再送衣服去学校,又担心影响孩子影响上课。正在孩子他爸发愁、孩子一脸无辜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点:看有没有同学是住在学校附近的,问他们借一件衣服先穿上,后面洗干净了再还。这个提议马上遭到了孩子的反对,他听闻要穿同学的衣服,着急的哭了起来,他爸爸也觉得这个主意有点难以启齿......
当时时间紧急,我立马给家委群里一位住学校附近的妈妈打了电话,友好的提出请求后,对方非常爽快的就同意了。后来我们带着孩子在校门口的保安亭完成了衣服的更换。
事后孩子爸爸说我办法还挺多,这也能行。我就回答他:这两年学的东西潜移默化的发生了作用,我感觉是自己的信念系统有些松动了。以前不敢求人,不好意思请求帮助,现在却能够自信的提出,我还感受到了关系中的流动,对我自身而言,这也是打破了信念的限制。
一如我在车上给儿子做思想工作时,给他灌输的。
当时我问他为啥不愿意穿同学的衣服,他说不好意思,我就跟他一起去探寻这个“不好意思”的背后是什么。当我们看到“不好意思”是“感觉自己做错了,穿了别人的衣服又好像有一种亏欠的感觉”时,我就跟他讲:今天我们需要帮助,我们就大胆地去求助。如果他人愿意帮助我们,那我们就坦然地领情,通过这样的一施一授,既解决自己当下的小麻烦,也让他人有机会做善事,而且,这样的互动还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呢!同样的,如果有一天别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也在能力范围之内乐意地伸以援手,有个词叫助人为乐,基本就是这个意思。想想,生活中,除了帮助他人,我们也要学会求助,而敢于开口是第一步......讲到这里,儿子似乎挺受鼓舞,说以后也要帮助更多同学。
下车后,他开心的穿上了同学的衣服,两人手拉手奔向校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