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

作者: 倪西x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2:28 被阅读5次

    1月在跨年、期末考试和搬家回国三件大事之间,有一些小小的输入。

    阅读

    只看完了三本书,虚构故事,都很不错。

    天涯双探
    首先是《天涯双探》,10分的话我给7分。

    几年前的一个网文,讲的是宋朝时一个算命先生和一个富家子弟的探案故事。情节本身非常精彩,世界观编织得不算浅薄。前五分之四的节奏都很好,但到了最后五分之一的推理时,有点戛然而止的意味。所以作为推理小说,推理的部分不是很精彩。我个人更喜欢引导读者一步步来的抽丝剥茧式揭秘,本书的谜团揭晓得有些快了。
    其次作者的环境描写有些硬,仿佛是在完成指标,硬生生插进情节里。我其实是一个十分不乐意看也不乐意写环境的人,我认为人物的动作可以说一切故事。重要的是情节本身,角色在此刻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环境的烘托作用和一个好的情节相比微乎其微。
    更何况作者在描写环境时,只是将风、月、树几个意象翻来覆去地写,并没有能够营造理想的紧张气氛。
    另外是一些形容词的运用。有些词的出现比较突兀,并不准确符合当下人物心情,可能是作者没找到更适合的词。一段话中连续出现同一形容词的情况也不少。我太挑剔了,这些细节会让我记得很久。
    最后再表扬一下。作者是个女生,所以没有直男作者常写的乱七八糟BG感情线,也没有让两个男主卖腐。不是我地图炮,前者基本上是我国80%直男作者的通病。
    总体上是一个内容远甚于文笔的故事。

    牛蛙
    然后是胡迁的《牛蛙》
    我还没看大象席地而坐,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胡波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了解过了他的故事,先入为主了,看《牛蛙》的时候,压抑情绪在我身上作用的力量特别强大。
    这是个相当荒诞的故事,像主角所说,书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玩笑。所有角色的所有行为,都不是由逻辑推动的,都没有道理可讲,而是由自身情绪作为驱动力。我想做什么,我就去做。而不是,因为什么原因,所以我要这么做。而角色的情绪的产生机制也无迹可寻。
    总之看完以后觉得,啊挺没劲的。所有觉得生活太轻松太愉悦的人都可以看看。 8的杀人
    最后又是一本推理,《8的杀人》
    作者我孙子武丸在2008年的处女作,讲了主角三兄妹解开在8字形宅邸发生的两件凶案的过程。
    小说开篇是犯人的自白,将自己的犯罪拔到了艺术的高度,以至读者期待过高,在解密之后略有失望。
    阅读过程很轻松,没有什么紧张感,角色们都走的谐星路线,最后罪犯的认罪,由于其自恃艺术家的身份,也认得相当爽快。
    放下推理不谈,作者在书中一直在强调推理小说中的杀人案和现实生活中的杀人案的不同,前者是精密计算的结果,而后者却常由巧合构成,因为人类是没有逻辑的,且命运是不可测的。故事中两个“密室”一定程度上也非常好地表现了这一观点。
    书里附有插图来辅助文本解释,但插图过于简单明了,甚至可以代替文字说明,而且非常搞笑。
    无聊时可以读读,很短。
    电影

    接着说电影。看了五部,《让娜·迪尔曼》,《黑镜:潘达斯奈基》,《月出何方》,《随心所欲》和《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其中黑镜难看,月出何方不是我的菜,另外三个都很喜欢。

    让娜·迪尔曼
    《让娜·迪尔曼》用三个小时讲述了一个女人三天两夜的人生碎片。这个女人拥有妓女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但却是一个没有自我、没有生活的人。
    她看起来很忙碌,削土豆、写信、看报纸、喝咖啡,做完一件事后立刻开始下一件,一刻没有停过。但正是这种连轴转,反而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空虚和焦虑。因为她一旦停下来,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种背景使最后意料之外的结果看上去也变成了情理之中。

    片中也有许多伏笔。比如她每晚睡前都会和儿子聊聊天,他们聊到性,儿子问她:女人会和不爱的人睡觉吗。她没回答,掖了掖他的被子回房间了。再比如从儿子口中、从她收到的来信里,观众都能反复得到“她很漂亮”这个信息。

    另外一点非常巧妙的是,几乎三个小时都是母亲这个身份的镜头,照顾儿子,整理家务,关于她的特殊工作只有寥寥几笔,甚至只能靠观众自己的想象力。

    导演说过一句话,或许最能表达这个电影:如果我因艰深而著称,这只是因为我热爱每一个琐碎的日子并想要将其表现出来。而大部分人看电影只为逃避他们琐碎的生活。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是戈达尔的作品,一个女人离婚后成为妓女的十二个生活切片。女主角的扮演者是戈达尔的妻子安娜·卡里娜。
    影片本身并不分析主角娜娜成为妓女的原因,只是展示她的生活。没有统一的旁白,也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十二个片段间甚至并没有逻辑上的相关性,仅仅是从时间维度上直线成立。
    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中有一篇关于这个电影的分析,看完以后非常受用。推荐搭配食用。我觉得我不可能讲得比她更好了,就不说了。
    最后非常喜欢两个切片。
    娜娜写信应聘妓女的工作时,停下笔来用手掌丈量自己的身高。
    以及娜娜在咖啡厅里和一名哲学家关于生活意义/语言意义进行的对话。娜娜说:人不应该常常交谈,而应活在沉默中。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有着神仙一样的卡司,大卫鲍伊、坂本龙一、北野武……看完以后我为Captain Yonoi和Jack Celliers的绝美爱情痛写三千字。
    两个角色并无一字台词关于爱,但从各种细节中,所有的观众都仿佛明了了他们暧昧又纠葛的感情。
    全片都是禁忌,都是对立,都是冲突,但对立之中又有着朦胧的爱,有敌我间复杂的默契,有多面的人性。善恶甚至也不是绝对。
    此外,导演也非常善于粗暴地运用各种会令观众不适的镜头,直挺挺地戳到你脸上,避无可避,相当过瘾。
    送上一点截图。
    1
    2
    3
    展览

    最后看了五个展。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的三个写真展,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太田的一个浮世绘展,非常有趣的主题——可爱的/滑稽的浮世绘,歌川广重意外地贡献了很多作品,我最喜欢的国芳倒是有点少。不过这和美术馆的收藏也有关系。

    最后去国立看了在网上争议颇多的书法展。
    我对书法不是很懂,没有得到过什么学术上的训练,只能单凭自己作为观者的感受来说喜好。

    祭姪文稿, 图源wiki

    博物馆的展陈做得非常好,祭姪文稿的展出之前已经有了很多铺垫,或许是因为这些背景信息的原因,看到文稿的时刻观众发自本心地感受到了这234字,字字泣血。文稿作于颜季明没后三年,颜真卿在河北寻得侄子的头颅之后。开头尚很克制,书写整齐,然而越写越悲恸,笔法也随之激昂凌乱,甚有改错涂画之处,也有泪水氤氲的水迹。令观者动容。

    此外我最喜欢的是怀素的《自叙帖》。这帖组合了他人对怀素的褒奖夸赞之词,此种创作态度非常合我心意。从开头到结尾,笔法也是越来越潦草,字迹越来越大,能从中看出怀素的心情变化轨迹,越写越激动越不耐烦。可爱得很。
    另一个可爱的作品是张旭的《肚痛帖》。听着导览员在耳机里说:大意是肚子莫名其妙疼了起来,吃过药以后好多了,忍不住笑出了声。

    有一部分内容是日本的书法作品,其中藤原佐理的《恩命帖》被比作怀素的狂草《自叙帖》,但观后才知,差远了。仿佛小孩儿依葫芦画瓢,学其形但无法得其意,毫无可比性。不过藤原佐理本身倒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作为平安时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流传下来的书信几乎全部是致歉书。因他嗜酒成癖好,常喝至烂醉而耽误事儿,故而总在醒后或自责或谢罪,因此他也被称为“如泥人”。
    还有两个小故事。魏栖梧所著的善才寺碑,因其名声不显,被篡名为褚遂良,后世才为其正名。徐峤托颜真卿为亡妻书写墓志,四年后身故,将墓志带入了自己的坟墓。
    展后去买周边,特意找了找酱油碟,已经没有了。不知道是卖完了还是停止发售。

    最后说点废话。
    1月,几乎每天活在回国倒计时的焦虑里,没怎么过好。
    年初的跨年活动太快乐,以至之后的日子都显得乏善可陈。去了一次镰仓,不能免俗地拍了高校前车站,待到日落时返回,吃了冬天的海鱼。
    然后和朋友约了几次饭。每次和人见面,赴约的路上总是格外心烦,恨不得立刻掉头回家,蒙头睡大觉。但是一旦坐下,和朋友开始聊天,又好像喝了一大瓶气泡水,胃里咕噜咕噜的,异常快乐。
    独自生活的这几年教会我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很独立,但是我也很需要朋友。
    最后从宿舍去机场,坐了来日本之后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的计程车。车窗外灯火星星点点,映在河水里飘荡,我只是看着,却带不走。
    非常舍不得日本,非常。

    201902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1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l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