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之中,孔子与弟子们谈天说地,任思绪天马行空,探求人间至理,这是一种何样的体验?
学生们在“礼”上对老师是无比尊重,但问出来的的问题却个个犀利,一点都没给老师留面子。
就如宰我,提出了一个类似“女朋友和老妈掉水里,哪个先救”的千古难题。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宰我问孔子:“仁德的人,如果告诉他有人掉井里了,他会跳到井里去救吗?”
孔子常说杀身成仁,宰我就顺着老师的思路举例子,有一个下井救人的成仁机会,救不救?
救吧,搞不好人没救上来,还把自己搭进去,可不救吧,见死不救可不是仁者的做派。
孔子回答:“何为其然也?”他反问宰我:为什么要跳下去救呢?
显然,老师的意见可不是贸然地下去救!
理由是: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君子可以过去看一看,能救则救,能帮得上忙就帮,却不能把自己搭进去。
随即略带批评地说:君子,你可以欺骗他,不可以愚弄他。
井下没人,你可以欺骗君子说有人,但你不能道德绑架,明知道跳下去也救不了人,还把“舍生取义”的大帽子扣上去!
而作为君子,不仅仅有“仁”,还有“智”,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舍生取义固然高尚,但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什么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呢?
就如下井救人,可以找绳子,可以找寻帮手,都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何必迂腐地非得舍命求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