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峄山碑》第三遍,重点仍是提升起收藏锋的笔法熟练程度,特别是在复印纸上练习,提笔和转笔的结合尤为重要。写完第三遍,我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从笔法上讲,藏锋比露锋复杂,为何李斯起收笔几乎都是圆笔呢?我临习的字帖附有明代安国的小篆,出锋收笔。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3771/1eeb562f07bf5265.jpg)
上面小篆收笔几乎都是尖锋,整肃,笔画有动感,但总给人怯生生的感觉。因此,我认为圆笔应该在美学具有特有的内涵。我理解圆笔的力量感更强,是那种蓄力迸发而未发的感觉。尖锋出感觉力量就出尽了。另外,上面作品应该是小字,如果写大点的字,尖锋出笔是否还可以有待关注和尝试。
以前临李阳冰《千字文》时,发现赵孟頫小篆的起笔常常是方笔(楷书)。可见,小篆形体不拘一格,但仍宗李斯法为正朔,个中道理还需要继续研习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