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仅会失真,而且有了干扰,还会影响自己识别准确信息的效率。信息如果缺少出处或者上下文,不仅会混淆概念,而且还会产生误导。”
01
—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会很注重信息的质量。
首先,我会特别关注信息的真实性。
因为不管是深度思考还是逻辑推理都取决于获取可靠真实的信息。
但在现实状况中,很多人会基于自己的立场来说事情,我听到的可能只是别人”加工“过的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
这就要求我能及时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除了要通过多渠道对比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外,最好要去现场调研,掌握到一手信息。
就比如,最近这段时间,我正在跟一家海外的新供应商谈合作。
这家供应商在圈内的口碑一直不错。他们也一再强调,近期出货绝对不会出问题。
但我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决定要去现场调研一下会比较放心。
调研的结果出乎意料,不仅原先承诺的出货能力存在问题。
而且当我”突破“了供应商的”陪同“,去到生产现场与技术人员“闲聊”时,还无意中得知,公司近期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为此,公司在上个月还停产过一段时间。
看来,这还真应了那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02
—
其次,我会想办法排除信息的干扰。
因为信息如果有了干扰,不仅会失真,而且还会影响我识别准确信息的效率。
就比如,平时我给人发微信,我会尽量用文字进行发送,而不是使用语音。
因为我觉得用文字,最能直截了当地表达我想传递的信息。
反过来,我也”害怕“有人一上来就给我发好几段长语音,特别是夹杂着方言或者带有浓重口音的,
凑到耳边听感觉太累,如果听到一半接到个电话被打断了,还得重来。
试着把语音转成文字吧,又怕在关键处出现错别字,造成误解。
而且,有些人的语音里会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这些嬉笑怒骂的存在会严重干扰我识别有效信息,甚至到最后我都不知道他讲的哪一段才是重点。
03
—
再次,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
因为信息不完整或者缺少上下文,不仅会混淆概念,而且还会误导人。
就比如,我发现有一些人在引用我的一些文章,但他们截取的只是我文章最后的总结部分,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断章取义“的感觉。
比如有篇文章最后的总结部分是这样写的:
一个好的管理者绝不是一个“口号司令”,更不是一个“甩手掌柜”,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示范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比任何的口头教育与责备的刺激和影响大得多。所以,所谓的管理是先要管好自己,做好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然后再带动别人一起干好...
把这段文字单独拿出来,一是缺乏上下文,感觉比较突兀,二是什么”口号司令“、”甩手掌柜“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一时之间都摸不着头脑。
其实在整篇文章中,我用大量的文字去描述了”口号司令“、”甩手掌柜“是怎么做管理的,还举了一个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例子来进行详细对比。
也就是说,如果信息是完整的,那么这两个概念表达得会更清晰,如果结构是完整的,读者理解起来也不会费时费力。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信息不仅会失真,而且有了干扰,还会影响自己识别准确信息的效率。
信息如果缺少出处或者上下文,不仅会混淆概念,而且还会产生误导。
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
就是因为每天接收了太多杂乱失真、断章取义的信息,开始被自己的本性和各种杂念所控制,做出让人不可思议的行为。
所以,在特别不确定性的当下,
对于这些所谓的“信息”,不妨认真进行一下过滤和验证,去除干扰,接收真正高质量的信息,避免被一些错误和带有偏见的信息误导。
当然,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一定要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认知,尽量遵循完整的逻辑来辨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