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的生活也是更加的便利,但是手机的发展对许多孩子来说却是不可自拔的万丈深渊。小孩子因为年龄小,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所以还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无法拒绝手机带来的诱惑,每每有母亲抱怨孩子在家中沉迷手机,并且在手机游戏中投入大量的金钱时,令每个倾听的人都感到惋惜。作为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劝说与教导,但是有些顽皮的孩子不听劝阻竟然还会变本加厉。
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我们先从玩手机的危害说起。
一、小孩子经常玩手机危害大
1、影响视力
现在很多的孩子用眼不健康,大部分的孩子都存在着视力问题,以近视、散光最为严重。而很多孩子出现眼疾状况直接原因就是过度玩手机,长时间注视着发光的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2、降低睡眠质量
玩手机是会上瘾的,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许多孩子躲在被窝里经常玩游戏玩到半夜三更,有时是控不住自己看连续剧、刷微博、聊微信等,“夜猫”就会出现,使精神更加抖擞,不愿意睡觉,严重影响睡眠,当身体和大脑得不到休息,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3、使颈椎受损
长期使用手机,“低头一族”会使得颈椎受损,孩子在长身体,骨骼还没发育好,经常低头看手机,这会使颈椎受损,很多还会出现坐姿不良、弯腰驼背的现象。
4、心理疾病
长时间玩手机会引起心理疾病,这个问题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现在很多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家长没时间陪孩子,只有手机在陪伴。孩子发现手机上的东西应有尽有,在虚拟的世界里非常的开心,不愿意和他人多做交流,当生活、学习出现问题时,就会“躲进”手机世界里,变得非常内向,甚至把心都给封了,让他人无法进入,最终出现心理疾病。
二、让孩子戒掉手机,儿科医生建议
1、 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父母不仅是孩子最亲最爱的人,更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会无意识的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因此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个目标也是自己的父亲母亲,那么孩子沉迷手机,也许是因为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而有经常使用手机的习惯,或者是在家中休息时有看手机的习惯,但是孩子并不会去分辨这些行为的对错,孩子只会在潜意识中记录长时间使用手机的行为,并将玩手机归入自己需要学习的行为习惯,所以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尽量避免在孩子眼中养成一个手机重度使用者的形象,通过父母的行为来改变和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而帮助孩子改掉沉迷手机坏习惯。
2、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在亲子活动中使孩子忘掉手机
所有的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手机的诱惑无法抵过亲情的温暖,所以无论父母平日工作究竟多么繁忙,都应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永远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在闲暇时间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指导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在假期带孩子外出郊游野餐等等,孩子是不断成长的,因此孩子的性格与兴趣爱好都是不断变化的,父母需要不断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爱。亲子活动是交互式的活动,父母给予孩子关爱就能得到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在亲子互动中孩子能体验到不同于手机的感情,渐渐就会忘掉手机,喜欢上家庭活动,回归现实生活。
3、 联系孩子同学,与其他家长一起促进孩子成长
孩子沉迷手机就会渐渐脱离群体,远离社交,这时父母就应该通过老师多联系孩子的同学,请求同学与自己孩子进行交流,和自己的孩子多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建议老师在假期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最后还要和其他同学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开展多个家庭的外出旅游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使孩子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并让孩子摆脱手机的依赖。
父母与老师给与孩子的建议,孩子很难听取,但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促进孩子的改变,通过同学来改变孩子既能使孩子回归现实脱离手机,又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与团队意识,最后还能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增进感情。
总而言之,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的热心、细心与耐心,但是教无定法,帮助孩子脱离手机诱惑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教导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与见解,那么当你们自家孩子沉迷手机时,你又是怎么帮助孩子成长的呢?
4、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制定手机使用的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玩手机也要遵守规则,规则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
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还可以把规则书面化,张贴在家里显眼处。如孩子不遵守约定,大人也要坚持原则,强制关机,孩子为此哭闹,家长不能妥协,允许孩子情绪的发泄,待孩子情绪稳定后跟孩子好好谈一下。
三、让孩子戒掉手机,教育专家建议
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讲师尼尔·艾欧(Nir Eyal),在多年研究心理和科技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配合干扰现代人的专注力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这个充满干扰的世界,未来只会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注意力和生活被科技产品掌控的人,另一种是可以自夸“不会分神”的人。
因此他感慨,21世纪孩子最该学会的重要技能之一,就是控制时间的能力,而大多数父母没有教。沉迷电子产品背后,是心灵的不满足。
即使一些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孩子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弊大于利,他们采取的也都是极端手段,比如冲到孩子房间里没收手机、拔掉电脑或游戏机电源,甚至将电子产品直接打烂。这个手段看似方便有效,因为这年头的孩子好像“除了手机什么都不在乎”。
然而,这些父母不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电子产品的存在并非问题的关键,制定严格的屏幕使用规则也没法治本,找到导致孩子沉浸在过度娱乐的根本原因,才是最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就像人体需要大量的营养素才能正常运转一样,孩子的心灵也需要充分的营养灌溉,而消遣娱乐可以适当弥补心灵营养方面的不足。
一旦孩子没有获得所需的“心理营养素”时,他们更有可能过度发展出不健康的行为来寻求满足感,即便是在虚拟世界中。
四、如何提供孩子“心理营养素”
因此,尼尔·艾欧建议,如果父母想要养育出“心无旁骛”、不轻易分心的孩子,那么需要尝试去满足以下3个最重要的心理营养素。
1. 自主权
这听起来是一个可怕的主意,但让你的孩子拥有自己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件好事。一旦孩子的注意力基本被大人所控制时,一些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地放弃对注意力的自我掌控。
国外两位心理学教授曾开展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相比美国加州中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受教育程度低的原住民玛雅儿童,表现出更持久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度。
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很多玛雅父母会给予孩子极高的自由度,让他们自行设定生活和学习目标,而不是由父母替他们安排,或者通过贿赂和奖励去驱使孩子行事。
也因为玛雅父母会尽其所能地支持孩子所设定的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孩子,相较由父母代为管理的孩子更具学习专注力及兴趣。
父母可以这么做:与其自行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不如协助孩子建立起一套规范,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自己了解为什么应该要有所节制,并且一旦他们违反,大人到时候也不必扮黑脸来介入。
邀请你的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列出恰当和不恰当的行为,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处罚,比如边吃饭边玩手机,就餐后就禁用手机一个小时。让孩子主导制定规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这是适时让步的明智体现。
2.个人能力
想一想,自己在做擅长的事情时,是不是感觉会很好?这种“有所长”的感觉,会随着人生的成就持续地增长。
遗憾的是,进步的满足感在当代的孩子中正在逐渐流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被批评或提醒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着表现不佳带来的指责越多,孩子会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足,并渐渐停止尝试学习,这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能”,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制作游戏和社交软件的公司深谙其意,他们通过产品来填补孩子上缺乏的“心理营养素”,升级打怪、获得更多点赞,都可以从另一种层面来让孩子获得认同感。
父母可以这么做:建议父母可以用开放性态度,与孩子讨论他们喜欢做什么,鼓励他们以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能力去追求这些喜欢的目标。
3. 与同龄人的互动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感到需要和重要,尤其是来自身边同伴的认可。
以前的孩子都是通过放学后和闲暇时和同伴们一起玩耍来形成紧密的人际纽带,而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外面环境的危险(比如诱拐和交通危险等因素)被父母阻止在户外进行玩耍,成人后往往缺少了一份社交的自信。
父母可以这么做:建议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空闲时间与同龄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这样一来,可以适当减少孩子转向网络社交的几率。
总结: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是人手一机,要正确的使用手机,让手机能够真正的作用于孩子学习、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所以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每个孩子不一样,没有一种方法都适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