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初中毕业转升高中,那年的好几件事情都值得回忆,先说说那年的篮球赛。
那个时候中考的氛围不想现在这么浓厚,一来教育内卷不像如今那样厉害,二来对于农村来讲,录取率本身不高,所以家长和学校也不会那样重点关注。农村的初级中学,考好的学生有两个出路,一个考中专,学个师范、医生护士,三年后就可以捧个“铁饭碗”,换个“居民户口”挣钱;另一个是考高中,三年后的命运另说。对于农村的大多数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前者,这样可以早一点落听,求得一个稳妥,还可以早一点解决家里的负担。
从初一开始,我接触到了篮球,天天打球,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那个时候,农村学校仅有的体育项目估计就是篮球了,虽然是泥地,倒还算平整,体育老师空了就会拿白石灰画上边线,碰上大风天,那可就是尘土飞扬。不过我们学校的篮球氛围比较好,下午放学后,经常有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打球,打个半场全场也是常有的事。下午课程结束之后,抱着篮球直奔操场,一般都要玩到天黑才回家。
初二下半年开始,我是班里的班长,学习成绩也还不错,所以打篮球我也是最积极的。经常组织班上同学一起打球,还与年轻的老师一起打比赛,不过那都是没有体育老师正式教过,全凭自己的理解,琢磨着打。什么三步上篮、基本判罚规则,都是跟老师打球的过程中学到的。
那年差不多三月份前后,学校唯一的体育老师——彭老师找到我们,说县里要组织一个篮球比赛,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参加,如果参加,他可以帮我们报名,并且可以带我们提前做一些训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比赛意味着什么,但至少可以出去玩一玩,见见世面。
彭老师带我们突击训练了一个多月,还让其他老师陪我们打了几场训练比赛。现在来看,那一个多月的训练,让无序走向了有序,至少组成了一个篮球队。
县里的比赛有预赛和决赛,预赛是区域的比赛,要参加决赛,先得预赛出线。我们处在县里的东部,第一个对手就是六匡中学。六匡中学离我们学校差不多有二十里路程,所以第一次比赛,彭老师带队,我们是骑着自行车前往参赛的。
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而且又是淘汰赛,唯一深刻的记忆就是紧张,完全就是混乱的状态下完成的比赛。平时训练的几个所谓“战术”,已经完全用不上,只能靠个人能力和平时的一点点默契的底子,迷迷瞪瞪,完全窒息的状态下打完了比赛。打到比赛结束,我们都不知道比分是多少,可以想象有多紧张。
比赛终场哨响,退场,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一分险胜。因为在客场,也没有任何的观众,所以也没有任何的庆祝。记忆中的欢快,就是我们骑车回程的时候,蹬车的双脚更轻松有力量了。
一分险胜,闯过了预赛,下一站就是进县城参加比赛,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期待,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过县城,而且这次是以参赛的形式。
去县城参加决赛,这次是坐公共汽车,也是我第一次进县城。
中学生篮球比赛决赛阶段在海门体育场举行。体育场有一个体育馆和室外田径场,田径场边有一个泥地篮球场。上午比赛在室外场地进行,记得教练告诉我们,如果能进决赛,下午比赛就会去室内场馆进行。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还没有见过室内篮球馆是啥样的,据说是木地板,非常的平整。
就是当年的那片球场,那个时候还是水泥场地决赛阶段共有四个队,上午半决赛,赢了至少就是亚军,我们全队跃跃欲试,憧憬着这个历史性的突破。四个队分别是:江心沙中学、包场中学、树勋中学和我们三阳中学队。从身高和气势看,他们三个都是强队,据说那个江心沙中学队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因为他们有统一比赛服,而我们其他三个队,都是各色着装,纯菜鸟队。
还好,我们的半决赛对手是树勋中学。对比赛对手一无所知,只有上场了才知道各自的实力。一上场,大家有点畏手畏脚,自己不敢投篮,于是错失了很多得分机会。不到几分钟,就被对手连灌五球,打了个10:0,对于青少年比赛,全场也就二三十分,这几乎就是胜负已定,后面该是垃圾时间了。教练及时叫了暂停,布置战术,反正我们已经被打蒙了,贯彻战术是比较困难了,唯有提升气势,加强进攻,寻找突破口,挽回颓势。最激励人心的就是——赢了我们就能拿亚军。
接下来,大家卸下包袱,积极担当,抓住机会就投篮,我们两个高个中锋还是有一定身高优势的,接近上半场结束,我们把比分追成了10:10。
下半场比赛已经想不起来了,反正是一鼓作气,最后以微弱优势赢下了比赛。其实懊悔的该是对方球员,因为从整体实力看,他们应该更胜一筹,但他们最后却没有拿下比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比赛的气势。
终场结束,教练直接跟我们说,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下午你们就放松打,反正大概率你们也赢不了。这不是消极,而是之前的一场半决赛,江心沙中学队已经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包场中学队,从实力和场面看,下午的决赛没有悬念。
于是,中午休息的时候,彭教练带着我们去县城的街上逛了一圈。下午比赛,没有去体育馆内场打,我们大比分落败,没办法,实力摆在那里,不过这掩盖不了我们的历史性突破。
从自娱自乐地打球玩,到简单集训,到最后竟然还拿了全县的亚军,这是全校师生,包括我们自己所没有想到的。为此,学校还专门搞了一个庆功表彰大会,来庆祝学校30年来的重大突破。校长很高兴,说要把奖杯放进学校的校史档案室。
当年参加比赛的队员加我总共有八个人,他们是施卫红、胡卫春、石汉发、黄辉、曹健松、樊张辉、宋柏辉,哪天还可以约个球吗?
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当年比赛的照片,总之,回想起来都是激动兴奋味道。
2021年6月17日
周杰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