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羽张飞的兵器为何没在后世得到普及?

关羽张飞的兵器为何没在后世得到普及?

作者: 中华冷兵器 | 来源:发表于2015-12-06 14:30 被阅读0次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艺术化的人物形象屡见于绘画、雕塑、戏曲等作品中,甚至连其所用兵器也艺术化了,张飞的丈八蛇矛、关羽的偃月大刀、吕布的方天画戟与使用者一起,都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罗贯中以艺术化的笔触,再现了当年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波澜壮阔图景。

    关羽张飞的兵器为何没在后世得到普及?

    拆解张飞和关羽的得意兵器张飞的丈八蛇矛。丈八蛇矛来源于矟,东汉刘熙《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即张飞所用的就是一种骑兵所用的,长一丈八尺的长矛,也叫“马矛”。按汉代一尺约23厘米计算,约长4米多一点,应是一种极为细长的矛,此种兵器自东汉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军队中极为盛行,由于其柄很长,在马背上运用,应有较高的技巧,而张飞应是这方面的高手。《三国志》中说“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也共决死’”,甚有英雄气概。近世艺术家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绘成如蛇扭曲的形状,是受到所谓蛇矛的影响,实际上蛇矛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只表达细长之意,历史上是不存在矛头象蛇一样的武器的。关羽的偃月大刀。在后世的描绘中,关圣人的青龙偃月刀已与其本人完全融为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但历史上的关羽真的是用刀作战吗?

    在汉末,骑马用刀作战者,均用环首刀,这种武器属短兵器,刀直窄长,长约一米,单刃无护格,柄首均是与刀茎连铸一起的环型。骑兵作战时的用法类似现在的马刀一样左右挥舞,向下劈砍,即使关羽用刀,也只能用这种刀。长柄大刀至唐宋才出现,关羽的偃月刀之名见于北宋《武经总要》,是当时名家健斗之人自制以标新立异来突出自己,这种刀很重,只能日常作练武之用,不能用于战阵。实际上,关羽根本是不用刀作战的,《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与关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陈寿说的很明白,一个“刺”字就足以证明关羽是不用刀的。

    冷兵器新格局:钝武器对抗重甲秦汉时代,士兵们使用的长兵器是戟和长戈,

    短武器先是剑后是刀,

    关羽张飞的兵器为何没在后世得到普及?

    还没有使用钝武器的先例。那个时代的武器都是铜质,由于铜不容易锈蚀,因此现存很多古代青铜武器。到了汉末和三国期间,冶铁技术不断发达,铁兵比铜兵更加锋利和坚固,取代铜兵成为武器的主流。但是 铁器容易锈蚀,现在存世不多。三国归晋之后,五胡乱华,至隋文帝统一天下历时四五百年,在这段时间,战争不断,兵器发生了巨变。在汉代,士兵普遍穿着两裆甲,用铁片或者皮革制成,在胳膊和肩膀用带子相连。后来在南北朝的时候发明了明光铠,前后两面都由大片金属构成,在阳光下明光闪闪,十分好看。明光铠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兵器的巨变,钝武器的出世。由于使用完整坚固的整块板甲,无论戟、刀、剑都不能割裂,在密集的军种之中,重甲士兵几乎战无不胜。十六国中的冉闵就是凭借重甲骑兵频频用数千人马击败数万敌兵。在现代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欧洲士兵才身着重甲互相拼杀,十分好看,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南北朝,首先进入重甲搏杀的阶段。李世民的黑甲武士纵横天下,依靠的就是明光铠。进攻与防守总是对立的,护甲水平的提高,逼迫古代的将领们思索击破重甲防御的方法。第一个想出方法的是北魏的太原王尔朱荣。历史上,尔朱荣是一个“功过曹操,祸比董卓”的人。他先后平灭六镇葛荣叛乱,元璟入洛、万俟丑奴起义,将天下大乱重新一统。后来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北周实际的开国皇帝宇文泰、隋文帝的父亲杨忠、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崇都是他的部下。可以说齐、周、隋、唐四朝都出于尔朱荣帐下,大家就知道这个人有多牛了。尔朱荣的对手葛荣在河北叛乱,尔朱荣受令征讨,仅有七千骑兵,为破葛荣重甲士兵,他让每名士兵都携带袖棒(其实就是锏的前身)。锏没有锋利的刀刃,却十分沉重,尔朱荣士兵冲入敌阵,用锏直击对手重甲,虽然锏不能割断甲胄,却可以隔着重甲击倒敌人。他在滏口径实施大迂回,前后夹击,只用七千骑兵击败百万葛荣军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击多的典型案例。尔朱荣找到了击破重甲的方法,其他人纷纷效仿,一时间钝武器大行其道。到了隋唐时间,人们纷纷抛弃锐利的刀剑而改用锤、槊,还有一些人用上了狼牙棒。三国时,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枪由于不能破去重甲而被人们抛入了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羽张飞的兵器为何没在后世得到普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xe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