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前不久,朋友给一个毕业不到一年的女孩子做咨询,咨询效果甚微,朋友与我对进行的探讨。
小扑是个刚刚进入职场的九零后孩子。去年参加工作,大学专业是新闻学。裸辞后,目前处于待业状态。和一般待业的小年轻不同的是,她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她的爷爷去世没多久,母亲又患有重病,家里欠有外债。除了她,哥哥弟弟都没有读过大学。她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可是她找不到自己想做的工作。
小朴之前的工作是类似电话客服一类的工作。她觉得这不是她喜欢的工作,于是在没有找到新工作的情况下,裸辞了。之后她在朋友家住了几个月。朋友给她介绍工作,她也多以不喜欢为由拒绝。
目前的状况是,喜欢的工作干不了,也没有学习的动力;能够入职的工作,不喜欢,不想干。
一般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首先是发现咨询者的兴趣。朋友给小朴做了在星空兴趣图的测试,她在其中罗列的都是一些明星的名字。
对于星空兴趣图,筛除了纯粹娱乐的爱好后,剩给她的有家居,设计等。然而对于这些她号称她感兴趣,愿意做的工作,她却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胜任这样的工作,并且也没有学习提升自己能力的意愿。
朋友也试着引导小扑思考。追星的人很多,有些人甚至可以以此为职业。而且明星能获得成功,很多也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坚忍不拔的拼搏,大多数明星身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小扑表示明白,只是她仍放纵自己停留在纯粹感官欣赏的阶段。对于和明星有关的工作不感兴趣。
小扑对于自己感兴趣并愿意做的工作,在没有信心从事的情况下,也不愿“农村包围城市”先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从周边基础的工作做起。
小扑期望的是能以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职业,同时在这样的工作中担当重要的岗位,一步到位。从此过上平稳的生活。
可是目前小扑没有能力做到,但努力提升改变她不愿意。因为长时间没有满意的工作,积蓄也快花光了,自觉家里的责任,让她不敢和父母说自己的境况,只是一个人的焦躁着,等待着。
朋友多次引导希望帮助小扑找到可以改变的关键点,得到的回应也只是给出各种拒绝,不思改变。
这样的结果很让人沮丧。只能向引导思想陷入泥潭小扑,强制给她布置任务。希望她在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改变。
我们可以列出一百条,职场新人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可是当对方一开始就拒绝思考,拒绝改变的时候。又应该如何指导他们?
在和朋友们讨论这个案例的时候,最终最无奈的结论是,只有等她自己想通了才有转机。而且,小扑现在更需要的是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反而应该放在之后。
我身边有不少人,在刚刚走入职场的时候各种不适应,最初的几年都是频繁跳槽。对此觉得,我认为这个锅要让中国教育制度背。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是书本教育,学习的都是知识。有思想品德课,也是宣传所谓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我们的教育没有教我们思考,也少有老师会教导我们去抉择未来。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小学作文课写过我想成为XXX,这是唯一让我们对人生畅想的时刻。
到了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转折点,我们也很少考虑人生的方向,大家都奔着XX学校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仿佛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进好学校读书。大学要选专业,大多也是什么专业热门选什么,家长让选什么就选什么。少有人思考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想要从事怎样的职业。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每一次升学阶段抉择前,会有和学生及家长一起进行的升学谈话。将来要走什么路,是求学做研究还是学习技能早入职场?老师只是牵个头,真正决定自己的人生的只能是自己。
法国的学校也有类似的辅导,大学阶段还会有就业指导,专门有老师教授学生如何面试,如何写简历。
这些在我国的教育中,都是缺失的。好像这些是不值得花费时间的事情。就像,小时候,家长在遇到不知道如何解释的问题时,总说“等你大了,你就知道了。”
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是同样,学习知识就可以了,其他的等“工作就知道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时期,是生存阶段,需要新入职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发现自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至于转业,那是需要在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并达到优秀的时候,才会去考虑的通过转型得到更高的提升和自我的实现,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职场新人不要太早做职业规划,更应该做的是能力规划,知识规划。在现有的岗位上,积累获得提升。到时职业规划水平是水到渠成的。将来成就是今天洒下的汗水
无戒90天极限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