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莎·帕克斯: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罗莎·帕克斯: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作者: 上进瀛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0:27 被阅读0次

罗莎·帕克斯(英语:Rosa Parks,1913年2月4日—2005年10月24日),是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美国国会后来称她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

1955年12月1日,时年42岁当裁缝的帕克斯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时,司机要求黑人给白人让座。

这无关“尊老爱幼”的美德。在美国内战后种族隔离依然盛行的美国南方,法律明确规定黑人与白人在公车、餐馆等公共场所内需分隔,且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在北方,法律认可的种族歧视也使黑人被许多行业和社区拒之门外。

帕克斯拒绝了司机的要求。尽管当年早些时候,蒙哥马利就有两名黑人妇女因同样遭遇而被捕。这次也没有例外,帕克斯遭到监禁,并被罚款10美元。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浸礼教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名字后来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荣誉。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1964年出台的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30年后,她追忆当年:“我被捕的时候没想到会变成这样。那只是很平常的一天,只是因为广大民众的加入,才使它意义非凡。”[1]

她2005年10月24日去世,30日遗体就被运到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大厦,安放在大厅中供全美民众瞻仰。包括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内的美国政治领袖与数千民众一起参加了安放仪式,参议院牧师率领大家为她祈祷,专程赶来的一个大学合唱团,现场高唱爱国歌曲《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遗体被安放在国会供民众瞻仰的殊荣的女性。总统并下令,帕克斯葬礼11月2日在底特律举行,届时全美国所有公共建筑都降半旗。美国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十年代形塑出来的。帕克斯也因此被美国国会命名为“民权之母”。

最感激帕克斯的当然首先是黑人。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追悼仪式上说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意义:“没有帕克斯,我就不可能今天以国务卿的身份站在这里。”同时,帕克斯也深受白人民众热爱,因为她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运动同时塑造了美国的社会正义与公正精神,为大部分美国人争取到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帕克斯的尊荣来自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相关文章

  • 罗莎·帕克斯: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罗莎·帕克斯(英语:Rosa Parks,1913年2月4日—2005年10月24日),是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行动主义...

  • 2018.11.21星期三

    1.晨读+新闻早班车 早读《牛1》第2天15分钟。 《我是罗莎.帕克斯》阅读35分钟。现在我都是一个一个字指着...

  • 摘录

    这些年来我学到了一件事,如果你做了决定,恐惧就会消失。知道哪些事情你非做不可,就不会再害怕。(by 罗莎·帕克斯)...

  • 我有坐的权力

    罗莎帕克斯女士仅仅因为在公交车上不让座给白人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带动了一场美国历史上的民权运动,让黑人白人平等慢...

  • 读书笔记之《习惯的力量》(第八篇)

    第三部分 社会的习惯 第八章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 社会运动如何发生 熟人社区与群体 罗莎·帕克斯在蒙哥马利市...

  • 五位值得记住的黑人民权领袖

    罗莎帕克斯、小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X、瑟古德马歇尔以及约翰刘易斯,应该是美国黑人历史上必须铭记的五位为了黑人争取平...

  • 一个人可以改变全世界?

    一个人可以改变全世界?当然是笑话。但是一个人可以改变你的世界?这就太轻松了! 曾几何时,青春的我,只因为一个人改变...

  • 司马赵宇,请陪“缸”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这句鸡汤被老罗(罗永浩)推翻了。 先来看老罗的逻辑: “每一个生命来到...

  • 张艺谋的2008

    导演: 罗莎莎 编剧: 罗莎莎 主演: 张艺谋 / 张继钢 / 陈维亚 / 张和平 / 蔡国强 / 王潮歌 / 陈...

  • 成长

    “妈,我们明天学生会竞选,家长可以参加。”罗莎吃饭的时候突然说到。 我竟有些意外,罗莎一向有些不自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莎·帕克斯: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yq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