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本蛰居者

日本蛰居者

作者: 阿拉丁家的神灯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00:30 被阅读0次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工作、不上学、不和任何人沟通,每天待在家里与游戏为伴,或者睡上十几个小时,每隔几天才出门去便利店买些维生的食物就是他们唯一的“社交活动”,而他们往往连吃的都很少……

    “蛰居族”,指的就是他们。

    根据日本政府此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蛰居族的人数在日本已超过50万,其中多数是20~39岁的青年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年。

    最初,日本政府将“蛰居”和“啃老”相提并论,认为这是在年轻人中出现的社交障碍。但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蛰居族群体正在变老。

    相比以前,在2015年的调查中,35-39岁蛰居族的数量翻了一倍。2017年5月,日本九州岛西北部佐贺县对当地644名蛰居人士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70%都在64岁以上,36%都已蛰居超过十年。

    如今,高龄蛰居族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这些人,究竟为什么会选择被困在房间里?

    蛰居族的日常:

    无所事事仍疲惫不堪,或沉迷游戏不能自拔

    20年前,高中开学的第一天,恭子(Hayashi Kyoko)就产生了逃避社会的念头。当时,校长频繁和她谈话,讨论大学入学考试的准备事宜。

    “其实我以前挺期待高中生活的,但是这一番谈话下来,即将开展的高中生活,完全变成了高考前的漫长准备。”恭子接着说,“我隐隐地开始感觉自己并不适合这种严苛的教育体制,而这种精神忧虑很快就反映在身体不适上。于是,我辍学了。”

    ▲恭子 图自《商业内幕》

    辍学后的恭子曾试图去打零工,但很快又在来自父母和其他各方的压力下放弃——她开始彻底拒绝离开家,拒绝见任何人。

    于是,在20多岁的时候,她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低谷。“醒着的每分每秒,我都在不断谴责自己……每天就是下午醒来,吃点东西,上厕所,呼吸。找不到活着的任何价值。”

    “我觉得暴躁,但是无处发泄。无所事事,可是每天都精疲力尽。”

    而恭子,只是日本超过五十万蛰居族中的一员。

    根据日本厚生省发布的官方定义,“蛰居族”,指那些在家中六个月以上,不与外界发生接触,不工作、不上学的人群。其中,像恭子这样的人可以代表绝大多数的生活状态,但还有一些更糟糕——整个人颓靡到连从沙发上爬起来去上厕所,都觉得没力气。

    还有一些人在长期蛰居生活中会陷入某种强迫症,比如连续洗几个小时的澡,刷几个小时的浴缸……

    此外,三分之一的蛰居族都沉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这似乎能够“暂时令他们平静”。

    2015年蛰居族超五十万

    三成已蜗居七年以上,以中产家庭男性为主

    2015年,根据日本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全日本共有54.1万15-39岁的人处于常年蛰居状态。其中,35%的蛰居族已在家中待了7年以上。

    而在2010年的调查中,蛰居族数量为70万。看起来,2015年的调查人数有减少,但需引起注意的是,这两次调查对象仅包括40岁以下人群。而对比两次调查可以看出, 相较以前,在2015年的调查中,35-39岁蛰居族的数量翻了一倍。

    ▲一名摄影师镜头下的蛰居者,后来死在自己的独身公寓中,尸体两月后才被发现 图自 摄影师个人网站

    没错,蛰居族群体正在变老。

    2017年5月,日本一份地区性调查更肯定了这一猜测:日本九州岛西北部佐贺县对当地644名蛰居人士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70%都在64岁以上,36%都已蛰居超过十年。

    因此,日本政府目前开始将40岁以上蛰居族,纳入人口问题的调查之中,并试图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帮助。

    传统意义上的年轻蛰居族正在变老,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供养他们的父母也在衰老,这几百万人的命运变得更加不确定,他们或从此陷入赤贫,或稍微“幸运”一点,父母能留下较可观的遗产,让他们从此与世隔绝,坐吃山空。

    而在这些蛰居族中,男性又占到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日本坦普尔大学东亚问题研究员杰夫(Jeff Kingston)表示:“尽管蛰居族的具体情况没办法一概而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都是男性,无法合群,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居住,并受到父母的照顾。”

    “一般认为,这些男性多半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只有这样的家庭能够这样养着他们。”杰夫说。

    蛰居族形成的心理土壤:

    压力大怕丢脸,或者离不开父母

    其实,蛰居族并非一夜之间忽然出现的。

    据《纽约时报》报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在那时,对于“蛰居”的定义是经常昏睡,拒绝沟通,常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的年轻男性。

    ▲2016年,横滨一名三年蛰居者的房间 图自摄影师个人网站

    90年代,心理学家Tamaki Saito刚刚执业时,他就接待了一波又一波因为孩子自闭而前来求助的父母。在20年的研究间,他发现,这一群体的数字正在飞速上涨,平均年龄也在提高,2010年,平均年龄已由此前的21岁上升至32岁。

    而对于年轻人为何会陷入这样一种状态,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像恭子一样,自己觉得无法处理好自己的生活,没法面对周围的压力;还有人是因为特定的事件而陷入自闭,比如坏成绩或者失恋……

    更为严峻的是,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具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多重压力。

    比如“世间体”(Sekentei),这个颇具玩味的日本词语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各界中的声誉,以及想要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压力,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安身立命的重要心理根基。

    因此,对于蛰居族来说,他们远离社会的时间越长,就越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失败,他们失去了曾经的自尊自信,走出家门后的境况也显得愈加可怕。

    同时,在日本社会中,还存在另一种心理特点——amae,指儿童对母亲撒娇的特殊依赖感情或者行为,反映在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如师生、长幼之间。

    在父母的尽心照顾之下,另外还暗含着一种期待,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至少能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这也充分揭示了,为什么在男孩子中,长子又往往成为蛰居族的“重灾区”,因为父亲往往会在长子身上寄托最大的期望。

    蛰居族形成的经济背景:

    经济衰退没有好工作,常怀耻辱感非常矛盾

    除了家庭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这一代人也经历了一种社会情感上的断层。

    东京精神健康中心学者Yuriko Suzuki表示,传统意义上来讲,日本信奉集体主义哲学,日本人非常害怕脱离于集体之外。但对于年轻一代,他们希望更多的私人空间,这是一种断层。很多人与父母对立,不愿顺从却又无法抗拒。

    对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那些用尽全部努力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他们也似乎并不能逃脱绝望的纠缠。

    ▲日本地铁中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图自《商业内幕》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院教授Andy Furlong将日本逐渐上升的蛰居族数量,部分归咎于1980年的“泡沫经济”,以及其后在90年代持续的经济大衰退。

    在过去,“优秀”的人生自有一套稳定的游戏规则——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获得一份好工作。然而在经济危机之后,这个上升渠道倏然断裂。毕业于大学的日本年轻人,初入社会,睁眼就要面对短期、不稳定的零工。对于这些年轻人,社会给予的并不是宽容,而是肆无忌惮的羞辱——

    这些年轻人在日本社会中被安上“飞特族(freeters)”的名号,意为流动工人。而在政府的各种报告中,这一群体往往和啃老族联系在一起。这些履历光鲜,暂时不顺的年轻人,被打上重重标签,甚至被认为是日本经济体中的蛀虫。

    ▲43岁的横山,1996年大学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选择蛰居在家 图自摄影师个人网站

    而那些在60、70年代自然而然步入稳定工作的一代,也无法理解这些“不成器”的年轻人。随着儿女工作的失意,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变质。父母对孩子发火、耳提面命,让他们觉得没有工作就是家庭的蒙羞。甚至,有父母直接让公司的雇员来,闯进孩子的房间把他们打一顿,再直接塞进公司的宿舍里,让他们“好好学习一下怎么做人”。

    因此,对于这些本来就身负压力的年轻人们来说,和父母沟通的渠道也就关闭了。

    “蛰居族经常感觉到很深的耻辱感,因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不配得到幸福,愧对父母的期待。” 日本精神病学家Sekiguchi Hiroshi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他们想走出门,想去爱,想交朋友,但是无法做到。他们非常矛盾。”

    蛰居族加剧劳动力短缺

    日本政府为他们走向社会作出尝试

    这些蛰居族,多数承受了80年代经济泡沫的衰退,以及日本传统与现代人际交往方式断裂的阵痛,最终,他们选择了以最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切。

    然而,对于劳动力本就不发达的日本来说,蛰居族的大量存在无疑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根据日本政府2017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日本招聘岗位和求职人数的比例达到了1.5:1,这一缺口已达到近40年的顶峰。

    除了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蛰居族不能自给自足,给家庭和社会福利系统也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亲自回应“蛰居族”问题,并宣布计划,在2016年末开启更多咨询服务中心,雇佣社工去主动探访那些待在家中的“蛰居族”,鼓励他们重回职场,振兴日本日益衰颓的劳动力市场。

    其中,一个名为新开始(New Start)的组织,就致力于帮助这些人重新开启工作、社交等。

    在日本,New Start最著名的是“租赁姐妹(rental sister)”项目,志愿者(通常是年轻女性,也有少量男性)探访蛰居者,并隔着他们卧室的房门和他们对话。

    ▲New Start志愿者在蛰居者卧室门口试图沟通 图自摄影师个人网站

    组织者介绍,通常,让蛰居者走出卧室房门,要花费志愿者一两年的时间。在蛰居者不愿意开门时,他们还会在门口留下信件,期待着它们能够敲开对方心门。

    此外,New Start还开展了“安全营”活动——这是他们构建的一个小型的、专为蛰居族设立的社区,里面有咖啡馆、餐厅等等,蛰居族们可以在这里和其他有着同样境况的人沟通,积累工作、社交经验。New Start每周还会邀请当地人一起进行聚会,试图让这些蛰居者们慢慢和社会建立联系。

    ▲New Start为蛰居族们设立的安全营外观 图自摄影师个人网站

    但是,这一切也并不是免费的:加入New Start,父母需每月为孩子支付2000到3000美元,具体金额视孩子具体情况而定。

    截至目前,这一尝试取得的成果尚未可知。东京一公立大学校长Kageki Asakura也坦言,社工的探访无异于“给蛰居族增添心理压力”,尽管如此,更多曾经身为蛰居族,或关注着蛰居族的人们,仍然在努力着。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蛰居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gm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