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150864/9afa9efa80e98ff7.png)
「老伯,今天情况很不错喔,应该可以办理出院了!」
「唉唷,不行啊,我浑身感到不舒服!」老伯长叹一声,直摇头。
**********************************************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在子女悉心的安排下,從鄉下远道来市區治疗,
医疗团队说他的病情已经获得了控制,预计安排出院,
但他总有一些理由,担心是不是哪里又出现突发状况,特别是某些小症状的不舒服,而害怕得不敢出院。
有天,安宁病房的团队大查房到他的床旁。
主治医师问:「老伯,有哪里觉得不舒服吗?」
病人太太在旁边照顾他,跟着搭话:「如果身体好一点了,我们就回去看看田吧!」
他听了虽回应:「好好好……」
但看起来也是意兴阑珊、有气无力的样子,彷佛任何事物都无法提起他的兴趣。
*******************************************************
主治医师想到老伯老家住鄉下,又听见他太太这么说,于是主治医师问老伯家鄉的田地种植什么作物?
「稻米!」他简短地回答。
「你种几号稻米呢?」主治医师接着问。
「14号,还有11号。」总是卧床不语的他顿时眼睛发亮,显得神采奕奕。
「14号稻米的形状怎么样……、11号稻米的形状则是……,」老伯彷佛话匣子一开,滔滔不绝地分享两种稻米的形状、口感等各种差异。
「他比较喜欢种14号,因为14号好像比较不会有虫。」太太也跟着加入话题,看到平日沉默寡言的先生突然充满精神的回答,让她原本疲惫的心情也为之一振。
「没有,我比较喜欢种11号,11号吃起来比较好吃!」他急着回应。
「那你现在田里面种的是几号米?」听他讲完之后,主治医师又问。
「现在田里还是种11号,太太常常都得回家一趟……」伯伯脸上彷佛若有所思。
太太把全部心力放在看顾先生,加上南往北返,回到老家已经心无余力照顾那片田地,
但为了老伴心心念念一路打拼起来的家业,依然咬着牙坚持下去。此时的伯伯流露出不舍的神情。
「你想要回去看一下吗?」更加了解一些细节之后,主治医师对他说。
「想……,我想回去看看!」此刻的他不再迟疑,笃定地回答着。
隔天,他们就办理出院,同时也立即安排转到当地的医院。
医者,医病也医心,将心理调适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
对病人来说,远道台北进行治疗,是承接子女的一份孝心,也期盼疾病可以得到治疗。
因为治疗的必要而离开熟悉的家园,才发现土地对自己的重要,但这种说不出的感受与当初北上的目的产生了拉扯,
渐渐地失去治疗的意义,直到有机会重新检视,更深的看见对他此阶段的生命意义而言,
治疗很重要,但与家人的相互扶持、内心惦记的故乡田地,才是重启生命力的希望所在。
**********************************************
#本文摘自《倾听情绪-罹癌长辈与家属的心理照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