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2018年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成绩出来后,都把文科和理科的第一名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如果是老百姓在私底下这么称呼,倒也没啥关系,问题是一些媒体,甚至一些正规的、有影响力的媒体也这么称呼,这就值得商榷了。
“状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发源于汉代,创立于隋代,在唐代确立,在宋代发展完备,明、清两代兴盛,清代末年废除。从隋代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一共产生了777名文武状元,这其中著名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
这一千三百多年来,各朝各代的状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状元”一词更是风靡中国大地,在广袤的国土上熠熠发光,一直到今天依然闪烁在无数学子和家长的眼前,为获得“状元”头衔,而发奋苦读。
科举制度以及在此制度下诞生的“状元”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文化史、中国教育史一个值得研究的制度和现象。在任人唯亲的封建朝代,科举制度为贫寒出身的子弟提供了一个上升进阶的途经,也为朝廷输送了新鲜创新的血液,选拔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一如我们1978年恢复的高考制度,让多少工人农民的孩子,上了大学,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位置,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还进入了各级领导岗位。
在科举考试中,第一名称为“元”,其中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才称为“状元”。
状元起初被称为“状头”,唐代参加考试的书生,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考试前需要递交“投状”,有点像现在高考报名时填写资料志愿。考试结束之后,将第一名的成绩放在榜文的最前面,居于首位的就叫做“状头”,亦称为“状元”。明清两代的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由此可见,在科举时期,只有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的第一名,才被称为“状元”。而我们今天高考之后,“状元”漫天飞,什么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什么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其实,这都是一些地区、部门、学校,甚至企业炒作的需要。高考状元住在你的小区,就打广告,说你地盘风水好,大家赶紧来买你的房子。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事情,愣是给开发商联系起来,确实可笑。
所以,我们的媒体,我们的部门,要有理性,不要乱用“状元”一词。孩子们高考取得好的成绩,应该为他们欢呼,为他们宣传。但第一名最好不要再称为“状元”了,虽然这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词语,但用在今天成绩好的孩子身上,真的不合适。一来科举制度不存在了,我们高考制度也还需要发展完善,二来给孩子们造成无形的压力。是状元的有压力,现在是状元,以后到大学,读博士,是不是都能一直“状元”下去,就很难说了。不是状元的,特别是名落孙山的孩子,更有压力。也许老师家长不说什么,但对高考“状元”疯狂宣传的社会环境,会给这些孩子极大的心理负担。
现在的社会是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我们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很多。作为公民,每个人应该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那些宣传。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工作、学习和考试,这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态度。
(“状元”的资料来源网络)
2018.6.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