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看出了一张立体图。不容易啊。那样的图,有好多张,我一张也没看出来过。而我身边的人,象我先生和我弟弟,他们都看得非常轻松。向他们请教怎么才能看出来,我弟说:“没什么方法,秒出。”后来,又说:“就是一种感觉,感觉对了,立刻看出来。”好吧,这是顿悟派,我望尘莫及。先生说:“先拿到近处看,再逐步拉远,看到两张图,重叠起来,就看出来了。”他说得挺明白的,我怎么也听不懂,怎么就能看到两张图呢?还有朋友说:“眼睛得往中间聚焦。不能看太实了,由近拉远,就出来了。”这都是渐修派。可惜我看得都快成斗鸡眼了,也还是那一堆叶子、水纹、花什么的。
也着急,也觉得自己笨,不入门。也连续每天都看几张,也干脆放下不看了。到底还是心不甘,就隔三差五地看几眼。心态却平和了。看不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嘛。
今天,再看了两张,天哪,不知道怎么看对了眼,竟然看出来一张美人鱼!哇哦!真的是两张图,前面是美人鱼,后面是背景,立体的。那一刻的感觉,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不知道。也真的只是一种感觉。他们说的都对。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再看那张图,又只有一片蓝花花了。难道这看图也跟峨眉金顶的佛光似的,讲缘分的?
不过,既然已经有了零的突破了,其它的图也会看出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4229/00c01c88ea047cd6.jpg)
这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呢?
知识、方法都不如体验更深刻。同样的一种感觉,但体验人人不同,但绝对深刻,绝对刻骨铭心,甚至堪称震撼。有深刻的体验才会有发自内心的“信”。
辣椒的“辣”,听人讲上一万遍,也不如亲自去咬上一口,而且这一口的感觉,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语言在切实的体验面前是苍白的,是不准确的。所以庄子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佛家说,“说不得”;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言不尽意,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在咨询中,突破语言的屏障特别重要。
所以,心理,关注的是个体,是特殊的这一个,要时时留意到差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