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尝试使用2W2H的逻辑来理解“2W2H”。
Why:为什么要试图理解“2W2H”?
① 背景(外部)
微信群里,一个朋友发表了自己使用2W2H分析一本书的目录的截图,引出了另一个朋友的感慨——“2W2H真的是万能模型,进而引出了关于“为什么2W2H这么流行”的讨论。
② 背景(内部)
自己最近在做中期考核相关准备工作,撰写报告前都需要梳理自己所研究的内容的2W2H,具体来说就是:xxx场景下具有xxx问题/矛盾(对应了xxx需求),针对该需求自己提出了xxx方法,该方法按照xxx逻辑进行,最终得到能够满足上述需求(或者说解决上述矛盾)的xxx结果。
- Why:xxx场景下具有xxx问题/矛盾(对应了xxx需求);
- What:针对该需求自己提出了xxx方法;
- How:该方法按照xxx逻辑进行;
- How Good:得到能够满足上述需求(或者说解决上述矛盾)的xxx结果。
针对xxx(具体疑难问题),本论文提出了xxx方法(方法的概括性描述,一般是自己给自己的方法起的定义性名称),先xxx,然后xxx,最后xxx,仿真或实验结果显示达到了xxx结果(相比别人的研究结果有xxx优势)。
因此,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我也加入了“为什么2W2H这么流行”这个讨论中。
What:一句话概述自己对“2W2H”的理解
可以从事情的发展过程来理解——2W2H是在用最简洁的逻辑说清楚一件事情(人事物)的发展历程。
How:展开阐述自己对“2W2H”的理解
① 分析
WHY,针对的是所关注的这件事情进入我们的视野时的场景,是自己所观察到的这件事情背后的矛盾背景,是起源。
很明显,Why的深浅和自己观察深入程度有关。
WHAT,是当前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是一种概括性总结。
HOW,则是建立起从WHY到WHAT的桥梁——怎么从观察到的充满矛盾的现象到更加深入接近本质的WHAT,是自己的思考过程,呈现出自己的逻辑分析过程。
HOW是自己眼中这件事情在逻辑上的纵向发展,而HOW GOOD则是WHAT的横向比较——和别的针对这件事情的相关理解相比,自己的WHAT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HOW GOOD在比较中走向新的矛盾、更深层次的矛盾——即为什么比别的理解更好(这需要自己深入理解别人的2W2H链条),为自己的理解的进一步发展留下更广阔的空间。
于是,2W2H从WHY的矛盾中来,又回到HOW GOOD(或者HOW BAD)的矛盾中去(凡有比较,必然会有差异,有差异就必然会有矛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成长型过程。
② 举例
比如“内卷”:
- WHY——我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内卷”这个词的?它起源在哪里,原意是什么?最近火起来后都是什么场景在用这个词?
- WHAT——“内卷”在这些场景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怎样的。
- HOW——按照自己的理解,“内卷”是怎样发生的,逻辑链条是怎样的,对应的案例有哪些……
- HOW GOOD——总结自己这份WHAT的价值,自己对"内卷"的理解有什么更深刻的价值。
针对上述所提问题,尝试做一份简要的回答。
1. 我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内卷”这个词的?
主要是从微信公众号文章了解到“内卷”这个词,大概是说某领域陷入“内卷”后就意味着进入了恶性竞争,导致该领域无法升级,实现更大的收益。
2. 它起源在哪里,原意是什么?
“内卷”作为一种现象,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从艺术角度提出来的。“内卷”指的是在艺术领域没有创新的复杂化。——《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到底什么是“内卷”,如何应对?》
3. 最近“内卷”火起来后都是什么场景在用这个词,大致含义是什么?
目前,在自己所浏览的涉及“内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凡是与“竞争”有关的场景都在使用“内卷”来说明过度竞争的现象。“内卷”场景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大致就是成人职场、企业经营、孩子教育等方面。
4. 我的理解是怎样的?
这些微信公众号文章大概是想用“内卷”说明单纯加时加量的打鸡血式的竞争,强调这种靠规模不靠创新的竞争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给旁人带来唯恐落后的焦虑以及被迫采取相似竞争方式的压力。
5. 按照自己的理解,“内卷”是怎样发生的,逻辑链条是怎样的?
“内卷”从字面上难免会联想到“内耗”——关键词在于“内”,不妨想象成为一个圆,一张无限大的白纸上一个圆将纸分为“圆内”和“圆外”两部分。
“圆内”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公司里的高薪岗位、好学校的招生名额、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消费份额……你占得多一点,我就少一点。
为了获得更多资源,为了不落人后,就对别人在怎么做十分敏感,看到别人在加班加点提高工作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自己就很难静下心走比较慢的路,去搞创新、搞生产力升级。
个人的“生产力升级”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升级”就是企业生产关系的优化、产品核心专利的创新含量提升。这些“生产力升级”并不着眼于圆内资源的竞争,而是着眼于圆本身的规模的扩大,也就是常说的“把蛋糕做大”。
因此,“内卷”着眼于存量,并非增量。
那为什么会出现“内卷”呢,除了着眼于存量的观念外,更大的因素就在于资源有限,为了存活不得不先考虑眼前——眼前都活不下去了,哪还有精力去考虑未来,哪还有资源去做哪些可以“做大蛋糕”的创新性事情呢?
6. 可不可以举个例子,打个比方?
这几年的中米贸易战,米国总统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不断实施逆全球化方案,目的就是为了从全球把更多资源拉回米国本土,提供更多就业以养活众多的美国普通民众。这些逆全球化操作就使得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内卷”,你制裁我,我制裁你,而不是产业升级、行业改革。而我国签署RCEP则是“去内卷”的代表作。
7. 自己对"内卷"的理解有什么更深刻的价值?
一句话,在资源相对充沛时就要居安思危,考虑自我升级(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修炼提升),尽可能避免内卷场景。真到了资源稀缺时,自己其实很难逃过内卷的裹挟——除非放弃在这个内卷场景继续逗留,但这需要极大的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才行。
How Good:我对“2W2H”的理解有什么优势?
也没有和别人做过仔细对比,这里的How Good就相对比较主观了——个人觉得,自己的这份理解更强调事前预防/居安思危,强调从现在没有陷入内卷的方面着手,关注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成长过程,而非和人攀比炫耀,或焦虑或满足。
因此,自己对“2W2H”的理解本质上是为了塑造一个成长型人格的人,如果是公司的话,那就是成长型公司。
这是挺棒的一种理解,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