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年必读|用心继承和发扬耕读家风

新年必读|用心继承和发扬耕读家风

作者: 拙诚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08:50 被阅读6次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这副由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所撰、令曾国藩所书的对联,既是曾麟书的夫子自道之辞,也是曾氏家风传承的真实情形。

    曾姓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又兴旺的姓氏,曾氏后裔皆以曾参为始祖。清顺治元年(1644年),曾孟学携家族迁至湖南衡山白果,客居30余年,再迁至湘乡荷塘二十四都,最后定居于沙溪石牌熊家湾,是为大界曾氏之始。

    嘉庆十三年(1808年),曾竞希率全家迁至湖南湘乡县城南百余里外的偏僻山村白杨坪,这里就成为曾国藩的老家和出生地。曾竞希生子曾玉屏(族中称为“星冈公”),曾玉屏生子曾麟书(族中称为“竹亭公”),曾麟书生子曾国藩。

    曾孟学的曾孙曾应贞(族中称为“元吉公”)是曾国藩一族的近祖,他勤于耕作,家境日渐丰裕,开启了大界曾氏繁荣昌盛之象,也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基础。

    用心继承和发扬耕读家风

    作为儿孙,曾国藩继承了中国社会“孝”的传统,对父祖毕恭毕敬,对家事尽心尽力,在总结和传承耕读家风上用力尤多。他虽然在家事上有不论巨细、过于琐碎的毛病,甚至因此受到过父亲的批评,但其用心与初衷是无可厚非的。

    曾国藩的一生,受祖父辈的影响很大。祖父曾玉屏的言行举止和治家之道,他着意模仿、努力发扬。父亲曾麟书、叔父曾骥云对祖父的敬重和孝顺,他们刻苦治学、热心公益的品德,以及母亲坚强乐观的性格,都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来,他为祖父撰《大界墓表》,其中写道:“国藩窃观王考府君(作者按:指曾玉屏)威仪言论,实有雄伟非常之概,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

    对其影响最大当属“星冈公”

    父祖之中,对曾国藩影响最大、也是他最为敬重的,恐怕还要数祖父“星冈公”曾玉屏。曾国藩自幼在祖父身边长大,思想与言行深受其影响,他对祖父的敬佩甚至达到了崇拜的程度。

    曾说过:“余常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祖父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他也着意模仿:“吾近有二事效法祖父,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

    曾玉屏那种老成稳重、坚忍刚强的性格,在曾国藩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曾玉屏多次教导后辈要以“懦弱无刚”四字为耻,曾国藩则以“打脱牙齿和血吞”的“挺”字经为第一要诀,无疑是其具体的发展。

    1839年,曾国藩金榜题名并进入翰林之列后,曾玉屏冷静地告诫曾麟书说:“宽一(作者按:曾国藩乳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

    晚年仍坚持下地种菜、拾粪,不弃勤俭家风。曾国藩进京前,毕恭毕敬地向祖父说道:“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曾玉屏语重心长地说:“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便好全了。”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老人,曾玉屏身上具备的这种甘守寒素、深明大义的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曾国藩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故乡情结和家庭责任感。他长年在外,南北辗转,最爱喝的却是家乡的“永丰细茶”,多次在家书中要求家人给他寄付“茶叶一篓”、“永丰细茶十余斤”。

    对于家人,他更是书信常通、家事常问,大到子侄婚姻、兄弟出处,小到女眷功课、买猪种菜,事无巨细都要说上一说、管上一管。对于祖父、父亲传下来的耕读家风,他更是有继承、有发扬,从而奠定了曾氏家族100多年兴盛不衰的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必读|用心继承和发扬耕读家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p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