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是一个系统经常用到的功能,我们可以在调试的时候依靠日志查看输出,在程序运行的时候通过查看日志判断程序运行状态。
在Java世界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日志类库——Log4j。现在Log4j也有了新版本,就是Log4j2。
引入Log4j2
要使用Log4j2,第一步就是先导入它的jar包。如果是普通项目的话,到log4j2官网下载jar包。
- log4j-api-2.7.jar
- log4j-core-2.7.jar
添加到你项目的类路径下。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logging.log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api</artifactId>
<version>2.0.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logging.log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core</artifactId>
<version>2.0.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logging.log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slf4j-impl</artifactId>
<version>2.0.1</version>
</dependency>
然后打开项目,添加以下两句,创建一个Logger并调试一些信息。注意这里的Logger和LogManager两个类的全名分别是org.apache.logging.log4j.LogManager和org.apache.logging.log4j.Logger。不要和Java自带的java.util.logging下的日志类搞混了。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
logger.debug("5555555");
然后运行一下项目,就可以看到对应的输出了。
日志级别
这时发现前面其实什么输出都没有。
日志分为几个级别,按照从轻往重如此排列: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 FATAL
相应的Logger类也有这么几个对应方法,用于输出相应的日志信息。
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级别,那么低于这个级别的日志不会输出。由于没有配置文件,所以默认情况下的日志级别是error。这样一来,低于error的日志就不会输出。
回到刚才,将debug方法改为error方法,再次运行项目。这次出现了日志输出。
16:37:10.704 [main] ERROR com.meng.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 5555555
配置文件
Log4j2既可以使用配置文件配置,也可以使用编程方式用代码来配置。这里简单说说配置文件方式。
Log4j2支持多种配置文件,XML、JSON、YAML和perperties文件都支持,当然最常用的还是XML文件。将配置文件放在类路径下即可,如果使用Maven或者Gradle的话,就是在resources文件夹下。
前面如果没有配置文件的话,Log4j2就会使用一个默认配置,等效于下面的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tatus="WARN">
<Appenders>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Console>
</Appenders>
<Loggers>
<Root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Console"/>
</Root>
</Loggers>
</Configuration>
配置文件有两个主要的地方:
- 第一个是Appender节点,这个节点下会有很多Appender,也就是我们日志输出的目的地,可以是控制台也可以是某个文件,甚至是专用的远程日志服务器。默认情况下只有一个控制台。
- 第二种重要的节点是Loggers节点,这个节点下可以有很多个Logger,每个Logger可以记录不同的信息,Logger之间也可以共享某些配置。
上面定义了一个Root Logger,如果没有指定Logger 的名称或者指定的Logger不存在,就会使用Root,而且Root Logger下的配置默认会被其他Logger继承,除非它们定义了自己的配置。
然后我们再回头看看Appenders节点,其中有这么一段: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这里定义的就是日志的输出格式。
下面来简单说说常用的输出格式。
- %d{HH:mm:ss.SSS} 输出时间,精确度为毫秒。
- %t 输出当前线程的名称。
- %-5level 输出日志级别,-5表示左对齐并且固定占5个字符宽度,如果不足用空格补齐。
- %logger 输出Logger名称,如果是Root的话就没有名称。
- %msg 日志信息,也就是我们传入的信息。
- %n 换行。
- %F 输出所在的文件名。
- %L 输出行号。
- %M 输出所在方法名。
- %l 输出语句所在的位置信息,包括文件名、类名、方法名、行号。
如果没有配置文件,则按默认输出ERROR级别以上的日志: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
logger.trace("trace level");
logger.debug("debug level");
logger.info("info level");
logger.warn("warn level");
logger.error("error level");
logger.fatal("fatal level");
16:52:51.124 [main] ERROR com.meng.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 error level
16:52:51.125 [main] FATAL com.meng.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 fatal level
log4j2默认会在classpath目录下寻找log4j.json、log4j.jsn、log4j2.xml等名称的文件,如果都没有找到,则会按默认配置输出,也就是输出到控制台。
自定义配置
自定义Logger
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自定义配置文件了。
首先我们来添加一个新的Logger,来记录所有信息,这个Logger的名称就叫做TRACE_ALL吧。这个Logger有两个属性,level指定记录级别,additivity指定传递性。假如传递性指定为true,如果我们现在使用TRACE_ALL记录一个debug级别的日志,由于debug级别的也符合Root的记录范围,这样这个日志就会记录两遍。最后,我们用<AppenderRef ref="Console"/>指定使用上面的控制台Appender。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tatus="WARN" monitorInterval="300">
<Appenders>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Console>
</Appenders>
<Loggers>
<Root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Console"/>
</Root>
<Logger name="TRACE_ALL" level="debug" additivity="true">
<AppenderRef ref="Console"/>
</Logger>
</Loggers>
</Configuration>
注意根节点增加了一个monitorInterval属性,含义是每隔300秒重新读取配置文件,可以不重启应用的情况下修改配置,还是很好用的功能。
在调用getLogger的时候指定要使用哪一个Logger。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TRACE_ALL");
logger.trace("trace level");
logger.debug("debug level");
logger.info("info level");
logger.warn("warn level");
logger.error("error level");
logger.fatal("fatal level");
控制台输出:
17:15:04.025 [main] DEBUG TRACE_ALL - debug level
17:15:04.025 [main] DEBUG TRACE_ALL - debug level
17:15:04.027 [main] INFO TRACE_ALL - info level
17:15:04.027 [main] INFO TRACE_ALL - info level
17:15:04.027 [main] WARN TRACE_ALL - warn level
17:15:04.027 [main] WARN TRACE_ALL - warn level
17:15:04.028 [main] ERROR TRACE_ALL - error level
17:15:04.028 [main] ERROR TRACE_ALL - error level
17:15:04.028 [main] FATAL TRACE_ALL - fatal level
17:15:04.028 [main] FATAL TRACE_ALL - fatal level
自定义Appender
除了使用Console作为日志输出目的地之外,我们还可以定义其他的输出,比如文件。下面我们来新建一个文件Appender。
在Appenders节点下新建一个File节点,name和fileName属性分别指定Appender名称和目的文件名。然后我们指定TRACE_ALL Logger同时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和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tatus="WARN" monitorInterval="300">
<Appenders>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Console>
<File name="File" fileName="D:\Desktop\mylog.txt">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File>
</Appenders>
<Loggers>
<Root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Console"/>
</Root>
<Logger name="TRACE_ALL" level="debug" additivity="false">
<AppenderRef ref="File"/>
<AppenderRef ref="Console"/>
</Logger>
</Loggers>
</Configuration>
再次运行程序,我们就会发现这次在对应的路径下多出一个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就是我们的输出。
实用型配置
配置一个按时间和文件大小滚动的RollingRandomAccessFileAppender,名字真是够长,但不光只是名字长,相比RollingFileAppender有很大的性能提升,官网宣称是20-200%。
Rolling的意思是当满足一定条件后,就重命名原日志文件用于备份,并从新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例如需求是每天生成一个日志文件,但是如果一天内的日志文件体积已经超过1G,就从新生成,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这在log4j 1.x原生功能中无法实现,在log4j2中就很简单了。
<Configuration status="WARN" monitorInterval="300">
<properties>
<property name="LOG_HOME">D:/logs</property>
<property name="FILE_NAME">mylog</property>
</properties>
<Appenders>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
</Console>
<RollingRandomAccessFile name="MyFile"
fileName="${LOG_HOME}/${FILE_NAME}.log"
filePattern="${LOG_HOME}/$${date:yyyy-MM}/${FILE_NAME}-%d{yyyy-MM-dd HH-mm}-%i.log">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
<Policies>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 interval="1" />
<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 size="10 MB" />
</Policies>
<DefaultRolloverStrategy max="20" />
</RollingRandomAccessFile>
</Appenders>
<Loggers>
<Logger name="mylog" level="trace" additivity="false">
<AppenderRef ref="MyFile" />
</Logger>
<Root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Root>
</Loggers>
</Configuration>
<properties>定义了两个常量方便后面复用。
RollingRandomAccessFile的属性:
- fileName 指定当前日志文件的位置和文件名称。
- filePattern 指定打包的日志文件的格式(指定当发生Rolling时,文件的转移和重命名规则)。
Policies节点,指定什么之后执行rollover,常用的有这么三个策略:
- OnStartupTriggeringPolicy 程序启动时候执行一次rollover。
- 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 指定当文件体积大于size指定的值时,触发Rolling。单位可以使KB、MB、GB。
-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 这个配置需要和filePattern结合使用,注意filePattern中配置的文件重命名规则是${FILE_NAME}-%d{yyyy-MM-dd HH-mm}-%i,最小的时间粒度是mm,即分钟,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指定的size是1,结合起来就是每1分钟生成一个新文件。如果改成%d{yyyy-MM-dd HH},最小粒度为小时,则每一个小时生成一个文件。
它有两个可定义的属性: - interval,表示rollover的间隔,单位是日期的最小单位。比如如果日期是%d{yyyy-MM-dd-HH},那么interval="6"意思就是每隔六个小时。
- modulate,指定是否调整rollover的间隔。假如现在是上午3点,间隔是4个小时,当modulate为false的时候下次rollover就是上午七点,以此类推。如果modulate是true,下次rollover就是上午4点,然后以此类推。
- DefaultRolloverStrategy 指定最多保存的文件个数。
自定义配置文件位置
log4j2默认在classpath下查找配置文件,可以修改配置文件的位置。在非web项目中:
File file = new File("D:/log4j2.xml");
BufferedInputStream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final ConfigurationSource source = new ConfigurationSource(in);
Configurator.initialize(null, source);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mylog");
如果是web项目,在web.xml中添加
<context-param>
<param-name>log4jConfiguration</param-name>
<param-value>/WEB-INF/conf/log4j2.xml</param-value>
</context-param>
<listener>
<listener-class>org.apache.logging.log4j.web.Log4jServletContext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转自 http://blog.csdn.net/autfish/article/details/51203709 感谢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