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悉达罗摩湿瓦 | 《了悟真我之核心教授》第二章(3)

悉达罗摩湿瓦 | 《了悟真我之核心教授》第二章(3)

作者: 大日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7-13 15:50 被阅读0次

第二个身体:精微身

接下来,我们将用这个“见解带来的消融”方式,试着在精微身中追踪“我”。

让我们来审查一下,看看这个被叫做“我”的贼是否能在精微身中找到。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精微身。

精微身是由十七个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它们是:

1. 行动的五个感官:手、脚、嘴、生殖器,肛门;

2. 觉知的五个感官:眼、耳、鼻、舌、皮肤;

3. 五种命气(Pranas):

遍布气(vyana vayu),把液体的营养传送到全身各处;

平住气(samana vayu),在肚脐;

上行气(udana vayu),在喉间;

下行气(apana vayu),在下腹部;

以及持命气(prana vayu),是我们呼进呼出的气;

4. 意①(Manas);

5. 智②(Buddhi);

① 梵语Manas一词,其词根man,是“思考”、“想”之意,音译为“末那”,英文译作mind。它是把感官从外境中攫取的印象接收、存储下来的能力,然后将之传送给智(Buddhi)。它执着于个人的个体感,但本身不做出决定,在智做出判断、决定后,它会将之又传达给各种感官。

② Buddhi和佛教中的“菩提”(Bodhi)是同一词根“Budh”,指的是“醒着、观察、学习、知道”,Buddhi是此词根的阴性名词形式,Bodhi是抽象名词形式。因为词根相同,现有一些中译将Buddhi译为“菩提”,但其实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因为佛教中的Bodhi特指“觉悟”。Buddhi一词在梨俱吠陀中就开始出现,后被广泛使用,指的是“辨别、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在比较粗重的层次上,它就是头脑的思维力,能判断对错、好坏的能力。它也是可被用来了悟真我的工具。英文译作intellect

不管这个精微身委员会颁发了什么命令,都是由粗重身来执行。

精微身的“权力范围”是非常广的,所以彻底审视它的话,貌似能够找到这个神出鬼没的“我”,因为它对于确立权威有着强烈的热情。

我们会发现,在精微身中,“我”也把“我的”的印章敲到了这里。

不管在这里找到了什么,都被定义为“我的感官”、“我的气”、“我的意”、“我的智”。

但是,更仔细地检查一下将发现,从未听说过有“我是智”这样的说法。

那个在精微身中耀武扬威宣称是“主人”的“我”,也是怎么找也找不到的。

因此,根据之前提到的那个原理,“‘我’不存在的地方,也不会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我的’的东西”,精微身,或者任何它的某种集合(感官、命气、意、智)都不可能是“我”[,或“我的”]。

对于“‘我’不存在的地方,也不会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我的’的东西”这个逻辑,有人会这样反驳:好比说,乔治五世③现在不在肖拉普尔市,但这就能说明肖拉普尔不在他的统治之下吗?

对于这种反驳,可以这么回答:至少的确存在着一个叫乔治五世的个体,那么就算他身在别处,他依然可以拥有对肖拉普尔的拥有权。

但是这个“我”却是“无实体”的,就像是之前提到的果玛吉·迦尼萨先生,他泛滥的狂妄与无知一直未被审视过——正是这样的一个“我”在精微身中宣称着主权。

当没法找到这个“我”时,精微身所维系的系统里,又怎么可能有什么东西被称之为“我的”呢?

精微身就像一捆精细的丝绸布料。虽然和粗重身相比,把精细的丝绸结拆开更难,但对求道者来说,花一些努力去把它拆开,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旦被拆开,彻底地检视了一遍后,精微身就自然地被放下了。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精微身本身就是生死的种子,其本质就是欲望。

只要把这个种子在“明觉之火”(Fire of Knowledge)中烤过一次,虽然它外表可能看起来没有变化,但是就算把它种在土里,也绝不会发芽了。

这里或许会升起一个疑惑:如果粗重身和精微身都被放下了,“我”和“我的”这种骄傲态度也消失了,那身体的行为就会要么停止,要么就无法有效地执行——是不是会这样呢?可以这样去除这种疑虑:假设有人把一个东西藏在保险箱里,因为他觉得它是金子做的。但后来,他发现其实不是金子,而是黄铜做的。有了这个认识之后,他可以选择,要么还是把它留在保险箱里,要么就把它拿出来放在外面。不管怎样,事实是,他对这个东西的执着会消失或者剧减。

同样地,如果放弃了身体是属于“我的”的骄傲,也不会真的有什么损失。

圣者图卡拉姆说过:“让身体生或者死吧,我对于我的真我自性(Self Nature)有着全然的信心。”

如果一个求道者达到了这种程度的确信,那么就会有这样的态度:“体验到了梵乐(Brahmananda),谁还会在乎身体?

”拥有这样的态度,才是真地值得赞叹。

有一次,一只狗从圣者卡比尔的小腿肚上咬下一块肉来,卡比尔只是说:“要么是狗知道,要么是肉知道。都有可能。”

听到这位伟大的虔敬道人如此说,周围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求道者们不难看出,圣者卡比尔的出离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他彻底地明白,受影响的只是身体,而不是他的真实本性(True Nature)。

虽然圣者图卡拉姆在失去了整个家庭的时候④,也和圣者卡比尔一样,明白真我是不受影响的。但对一个刚开始寻找“我”的求道者来说,在内心中并不一定能有同样不可动摇的狂喜感。

如果在神的恩典下,这样的极喜吞没了你,你或许会说:“这些世俗的财产有什么用呢?”并且你不再会去想问类似于“我的家能否正常维持下去?”这样没有意义的问题了。

那时候,你已经培养了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你会说:“该来什么,就来吧;该结束什么,就结束吧。”

④ 图卡拉姆的第一任妻子和他们的独生子都死于一场饥荒中。

但是,求道者如果只是在智力上有了理解——这比亲身体验真我要容易做到——他就会问:“在认知真我之后,在放下了对身体和头脑的顽固骄傲之后,一个人的世俗责任还能被履行吗?”

为了安慰他,自性上师回答道:“亲爱的弟子,当然了,就算领悟到了身体和头脑都是彻底无用的,一个人还是可以成立家庭、养育孩子,而不带入对身体和头脑的骄傲。

实际上,这些事情将会被很好地照看着。一个人之前所执行的相关职责,还是会被尽责地履行下去。”

你或许会问,这怎么可能!?请用这个比方来理解:

去看看照顾一个失去母亲的婴儿的护士,看她怎么表现。

她喂孩子,抱着他走来走去,

哭了她给予安抚,病了她就悉心照顾,好像她是这个孩子的亲生母亲一样。

如果她喜欢这孩子,甚至会充满爱意地亲吻他。

但是做了这么多工作,她还是不会觉得这孩子是她自己的!

不管她做了多少,如果孩子的父亲解雇了她,她马上就会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这户人家。

离职的时候,孩子长胖了,她也不会高兴,孩子如果要死了,她也不会伤心。

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因为她对这孩子没有一种“我的”的拥有感。

然而,也不能说,因为没有这个“我的”感,她就没有尽责。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比方说,

一个受托人管理着一个未成年人的资产,价值超过好几百万卢比。

虽然他没有“我的”的所属感,但并不妨碍他履行他的职责,而且他非常有效率、尽责地管理着这个未成年人的资产。

只要其职责还没有按合法程序移除,受托人就负有责任,要承担所有后果。

受托人并不觉得这些资产是“我的”,

因此,如果资产增加了,或者甚至在一场法律诉讼中,判定这些资产并不真地属于这个未成年人,他也不受影响。

他的职责就是要好好地看管这份产业,只要还在他的职责范围内。简而言之,合理恰当地履行一个人的职责,在做事的时候,“我”或者“我的”的感觉并不是必需的。

同样地,粗重身和精微身形成了一个基于五大元素的“布包”,然后被当做“纪念品”一样,交付给了人类。

作为受托人,你必须尽可能地好好照顾这包东西。

如果你疏忽大意,肯定就会遭受失去身体和精神健康的苦果。

如果受托人有效地管理未成年人的资产,如果护士也尽心地照顾儿童,他们都会得到丰厚的薪水作为回报。

同样地,如果你尽心照顾你的身体和精神,保持它们的健康,你也会得到快乐作为回报。

对于追求终极真理,一个健康的身体肯定是有利的。

履行所有这些个人的职责时,必须不带“我的”的感觉。

有了这种态度的话,就算身体变胖变瘦,生或者死,都将无喜亦无忧。

如果管理未成年人资产的受托人被“我的”感所误导,宣称自己拥有它,并挪用了资产,他就会被关进监狱。

在灵性修持方面,和身体的认同意味着忘记了真我,或扼杀了真我。

一个被“自己是身体”的观念所束缚的人,解脱的希望是渺茫的,虽然说,在究竟上他也不是别的,只是真我。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明白,身体和头脑的寻常职责、行为,应该恰如其分地去完成,并没有必要对它们建立一种“拥有”感,或者与之相关联的“我的”的概念。受托人和护士在执行其工作时,并不要求他们要有一种拥有感,而他们的工作也能相当顺利地完成。

就是这样,可以不带着对粗重身或者精微身的拥有感,或任何“我的”的概念,而完成一个人——身而为人的义务。

相关文章

  • 悉达多

    体验过与妓女伽摩拉的灵、肉之爱,享用过因商人伽摩湿瓦弥而起的富贵荣华,也被对小悉达多的情深难舍所折磨…… 侨文达一...

  • 《悉达多》摘抄

    阿特曼==真我摩罗==内在的烦恼玛耶==虚幻之神 悉达多已经开始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了不满的种子,已经开始感觉到父母的...

  • 读书笔记:你会什么?——《悉达多》(阅读第5.6章)

    “你会什么?” 这是悉达多觉醒后重新步入世俗时,林苑的女主人迦摩罗和城中最富庶的商人迦摩施瓦弥相继问他的一句话。 ...

  • 悉达多太子③

    悉达多太子③ 为了众生的幸福与快乐,难道我不应该去探索真理吗?——悉达多太子 净饭王~迦毗罗卫国国王,悉达多太子之...

  • 悉达多太子②

    悉达多太子② 为了众生的幸福与快乐,难道我不应该去探索真理吗?——悉达多太子 净饭王~迦毗罗卫国国王,悉达多太子之...

  • 大随求真言(下)

    第七:大随求大护明王大心陀罗尼:灭定业、现世得大富贵自在 拿摩不达呀 拿摩达了麻呀 拿摩桑嘎呀 拿摩巴嘎瓦...

  • 《悉达多》读书笔记四

    你看,迦摩罗,如果你将一粒石子投入水中,石子会沿着最短的路径沉入水底。恰如悉达多有了目标并下定决心。 悉达多什么都...

  • 一地坏水儿(二十)

    最高层确定改开的第二年七月中旬,在摩罗达瓦中学大门口,两张红色大纸赫然帖在办公室朝南的山墙上:摩罗达瓦中学高中录取...

  •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1 【悉达多太子】2 【悉达多太子】3 【悉达多太子】4 【悉达多太子】5 【悉达...

  • 宝箧印陀罗尼

    拿莫 悉地哩呀 地尾噶南 萨瓦 达他噶达南 奥母 部尾吧瓦达瓦利 瓦者利 瓦者泰苏鲁 苏鲁 达拉 达拉 萨瓦 达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悉达罗摩湿瓦 | 《了悟真我之核心教授》第二章(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sp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