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总理之问:怎样把工匠、匠人培育起来?
当下的中国,国家政策、教育体制、企业用人单位引领、主导的社会观、价值观倾向于学历制、文凭制,学历成为就业单位的敲门砖,文凭成为职位晋升的标配。导致技术型人才得不到重视,技术型学生不能受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人人去挤独木桥,职业学校成为最无奈的选择,真正的匠心青年、技术型人才得不到重视和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培养,不是被淹没在高考大军中,就是心灰意冷怀疑自我丧失自信而弃学,抑或被送到不被重视认可的职业学校迷失自我。
自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受到中国政府、中国制造企业的高度使用和重视。李克强总理在四川芦山县考察时说:“我们国家需要搞普通研究的人,也需要搞专业工作,当高级工匠的人,后者我们国家更需要。”“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明显释放出中国发展、复兴、崛起对技术型人才的重视、需求和渴望。
2017年9月8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看望了这里的“工匠之师”,提出:怎么把工匠、匠人培育出来。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道。
2017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他说:“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青年技能人才肩负不可替代的使命”,强调:“做大国工匠,建制造强国”。
于是职业教育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全中国的职业院校都开展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习,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就是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习的现代学徒制成为了当下中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探索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