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总人口有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得姓始祖李利贞。皋陶后裔理征,字德灵,商朝末年受封中吴伯。在商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时常忤逆昏君商纣王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亦面临受株连危险。其妻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逃至伊侯之墟时,饥渴交侵,遂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方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理、李两字古音相通,所以理利贞改称李利贞,是为李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氏族图腾,最终形成李姓。
李,也是一种树名。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果皮紫红,青绿或黄绿果可生食或制蜜饯。核仁、根、叶、花、树胶可供药用:古时的李氏族也有以李树为原始氏族图腾,进面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最终形成李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两大支:嬴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赢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赢。治水成功,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陶的子孙一直做大理之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纣王,被害。其妻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巴人居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是周的同姓后裔,后向川东扩展。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在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留于渝境的巴人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人改姓。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人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人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流人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在当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李氏唐朝赐予有功大臣武将李姓,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其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人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人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人福建和海南、明朝时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人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丁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遭受战乱和屠杀的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13.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这三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日聚集地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李姓人口已达9340多万,为全国第二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340万,增长18倍之多。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四川。这四省李姓大约古全国李姓人口的32.4%;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安徽、湖北,云南、辽宁、江苏、广西。黑龙江、山西,陕西十一省区,占李姓总人口的44.6%。
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4%。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李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支派众多,人口也多,故形成的望族也多。李姓的郡望多达12个,它们是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等。以陇西和赵郡最为著名,除少数民族的李姓外,其他各分支多出自这两地郡望,因此,堂号中多为陇西或赵郡。陇西为秦朝设置的郡,古城在今甘肃临洮南。其辖区相当于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之地,而赵奉为北魏设置,到唐朝时改为赵州,古城在邯郸,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邯郸、邢台、沙河等地。
2、宗祠楹联
卫公勋业;元礼门墙。
经传道德:名重谪仙。
家藏邺架;召赴玉楼。
狂歌痛饮双仙骨;素句呕心一锦囊。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右,忠良孝友笃家风。
3、族规家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
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
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
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
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
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
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李姓族谱2248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历代李姓名人2251名,占总名人数的4.9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位。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5.3%,排在第二位: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4.11%,排在第四位;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4.73%,排在第三位。
我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李姓称帝并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春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的鼻祖李耳开始,李姓英才辈出。历代特别有名望的有:战国时政治家李克,水利家李冰,赵国名将李牧:秦朝政治家李斯:秦汉之际谋士李左车;西汉名将李广:东汉名将李膺;隋末瓦岗军首领李氏名人李耳李密;唐太宗李世民,名臣李吉甫,名将李靖,诗人李白,李商隐,文学家李阳冰,书法家李邕,史学家李百药;五代南唐国主李煜:北宋名相李纲:南宋史学家李焘,诗人李清照;元朝数学家李冶;明朝医药家李时珍,思想家李贽,诗人李东阳,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清之际哲学家李颙:清朝名臣李鸿章。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发源地、老子故里)—陕西省咸阳市(唐朝李氏皇陵)—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李氏宗祠群)
(一)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李氏发源地:老子故里
理利贞指李为姓后就定居于此,虽然今天的鹿邑县已无法找到理利贞的生活痕迹。但他的裔孙、同样被李氏尊为始祖的老子李聃,却在此留下了很多遗迹。
交通:乘京九线上的火车到安徽省亳州下车后,在亳州汽车站换乘到鹿邑的长途车在太清宫站下即可,票价6元左右,车程20分钟。
特产:有2000年历史的试量狗肉——正宗产地在鹿邑县城西25公里的试量集,还有王二水饺、焖糟鱼、逍遥胡辣汤、孔集烧鸡、关记烧鸡等传统美食。
(二)陕西省咸阳市唐朝李氏皇陵
出自陇西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唐朝。唐朝以历史上最为开放和宽容的博大气慨,创造了一个无可比拟的盛世。大唐近300年的泱泱之气,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的时期,唐朝的18位李姓皇帝都葬在陕西关中,俗称“唐十八陵”。这18座皇陵大都前瞻广阔的关中沃野,与秦岭遥遥相望,后枕巍峨的山峰丘峦,随群峰起伏,蜿蜒如蟠龙一般。高耸的陵园主峰、宽阔的陵园区域、庞大的陪葬群、威武的神道石刻,无不显示出大唐帝国独有的大气磅礴。
乘车路线:昭陵——在西安鼓楼乘310路可直达,也可坐旅游专线车前往。
(三)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李氏宗祠群
李氏庄园位于利川市柏杨镇水井镇。明末清初,此地李氏的开基始祖李延龙用武力获得了这片土地。李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经200余年的增修扩建,形成了今天这片宏大的建筑群。李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庄园东北200米处。大水井古建筑群落的整体设计摹仿成都文殊院,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陈设华美,共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交通:从武昌火车站乘1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汽车站票价1.2元、车程40分钟、然后乘长途车到利川需12个小时、车票140元左右,或者在恩施机场打车到清江宾馆需10元、车程10多分钟,转乘开往利川的车,车程2个小时,中巴车票15元。门票:20元
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苍坡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李火德祠)—广东省化州市长歧镇(华山李氏大宗祠)—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李氏宗祠)
(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苍坡村:李氏古树
位于永嘉县楠溪江边的苍坡村,是李姓的宗族村,元,原名“苍墩”。现在的村子是南宋年间李氏九世祖李嵩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已有800多年历史。七世祖李秋山曾是宋代的“公车”(相当于今天的全国人大代表),后来,他在苍坡村旁的方巷村开基立业。
交通:在温州火车站搭乘中巴到岩头,再转乘往岩坦、张溪、鹤盛、岭头方向的中巴在苍坡村路口下即可。门票:苍坡村20元(含婚俗表演)。顺道游:楠溪江古村落
(二)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李火德祠
李火德祠位于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供奉李氏入闽始祖李火德。800年来其后裔遍布闽、台、粤、桂、赣及东南亚各国。
交通:上杭县汽车总站有到稔田镇的中巴车,车程一个半小时,车票10元。乘出租车约80元门票:10元。顺道游:永定土楼。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处。山峦迭嶂,古木参天。冠豸山风景区:是国家著名风景区,在连城县东1.5公里处。
(三)广东省化州市长岐镇华山李氏大宗祠
华山李氏大宗祠位于化州市长岐镇旺岭村,此地李氏是唐西平王李晟公的后裔——华山李氏开基始祖李仲荣。他自江西入粤后定居于此后发展起来的,至今已600余年。厅堂院落之间,丝丝缕缕记录着华山李氏在粤西半个多世纪的客居生活。
交通:从广州乘客车到茂名要6个多小时,车费60元左右。在茂名乘到吴州的汽车在长岐镇下车,车程一个小时,车票7元。
(四)广东省云浮市郡东南李氏宗祠
位于郡南县大弯镇五星村大湾寨。建筑群布局奇特:祠中有亭、亭中有台,有的外形美观、石料讲究,建筑牢固。
交通:广州有直达罗定的车,60元左右。罗定到大湾寨不到10公里,每15分钟一班车,乘出租车只需15元。
游线三: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父子遗迹)—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故里)
(一)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父子遗迹
战国秦昭王统治后期,蜀郡守李冰携子率众兴建了都江堰,使汹涌的岷江变害为利。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是“天府“的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古代水利工程仍在造福人类的罕见范例。
交通:在成都茶店子车站坐直达都江堰的公交车,走高速公路1个多小时可到。车费15到17元。门票:60元。
顺道游: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的青城山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山中苍松翠柏层层掩映,道馆亭阁取材自然。
(二)四书安生江油市李白故里
“诗仙”李白在江油市青莲乡度过了他的前25个岁月,因此自号“青莲居士”。江油现存有陇西书院、太白祠、粉竹楼、洗墨池、李白衣冠墓等景点。除陇西书院为清代建筑,但其他景点都是近代新修或重建的。
交通:从成都到江油的火车和汽车都很多,其中火车车费相对汽车车费要低一些,车费约20元左右,如坐大巴车需36元。在江油有车发往青莲乡,车程约20分钟,车费15元左右。门票:李白纪念馆30元,陇西书院40元
顺道游:江油是三国时期蜀汉重镇,北有著名的剑门雄关,沿途可见世界罕见的古柏群——翠云廊。东去可到文昌帝君的祖庙——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从江油到世界级风景区九寨沟、黄龙,朝发夕至,因游程短、沿途景点多而被誉为九寨沟、黄龙门户。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