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同花顺也上线数字货币行情,传统的股票市场已经开始引流股民进入这个新兴的数字货币市场。未来也会有一大批分析师进入数字货币领域讲课,数字货币的培训服务机构会如雨后春笋般袭来,热钱越多涌入这个领域,去年的造富效应今年又会重新出现。 资金吸引更多的人才转行,促进行业的更加繁荣,整个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泡沫有的时候,反而是件好事情。是泡沫造就了一个行业的繁荣,而不是一个行业的繁荣造就了泡沫。
整个区块链行业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在交易支付,企业应用,鉴权和身份产权等领域逐步进入了应用爆发的前夜,不过谁也很难知道这个长夜有多长。
而目前全球数字货币市场在线交易的有1593种,243家交易所,整体市值约4000亿美金规模。但相比于黄金,股票和期货市场,这还是一位"婴儿"而已。
在2017年数字货币市场发生了许多“传奇”的故事,至今仍能够引起大众的极大兴趣,排着队的想着进入这个投资新领域。“一夜暴富的大户”、“往昔日进斗金的矿场主”、“诞生就募集传统世界里C、D轮资金量的项目”、“尚未摸索到盈利模式的钱包”。
币圈一日,世间一年,这听上去原始而疯狂,但其实回看往昔,金融相关的故事,从来不缺疯狂,也总会走向规范。
地下与地上生态分割与共存
然而最近读到了TruthDeeper团队的研究报告,让我也多了一分警醒和敬畏!
首先让我们回到这个世界的开端,从BTC开始切入:BTC从2009年到现在,共产生179G的分布式账本数据,也就是区块数据(不包括数据索引),包含大量的用户行为和游戏规则。很有意思的一个情况是,这块数据深深的埋藏地下,和相关的用户行为形成「地下生态」。
行业主流铺天盖地个个都是专业的谈的是支付、交易与交易所、价格、各类的衍生模式,仿佛对应的在地上生出桃花源,形成「地上生态」。
钱包是用户行为的基础体现,同时也是地上地下两个生态的入口。
拨开这一切眼花缭乱的套路。从生态入口研究,比特币钱包只有三类:
A:原始区块链账本钱包: 真正去中心化、完全匿名持有和交易,但门槛很高,且不仅是技术门槛还有认知门槛
B.记账钱包: 不写账本、中心化发行、但是有直接的应用场景、友好的用户交互和教育引导 (如交易所钱包)
C.各类伪区块链钱包: 用各类中间态技术手段,介于A和B之间.(手机App轻钱包、包含去中心化OTC的分布式钱包、完全不保存迷失的跨共链钱包等等)
有一点需要提醒,BTC的红利之一是分叉币,根据区块映射分叉反馈给每一个BTC的用户,是BTC生态的分红机制之一。截止目前,分叉产生了BTC价值23.1%的收益。理论上来说,比特币钱包享受区块分叉映射红利是最基本的区块属性,即如果钱包资产是写入区块即可分红。
大量的交易所、大量的钱包都以可享受某特定的分叉特定糖果空投作为宣传噱头,可想而知,绝大多数用户,根本不在A类钱包入口的生态中。换句话,比特币的原始生态已经渐入地下,而暴露出来的繁荣,仅是衍生出来的互联网用户行为引导套路下的生态而已。
如果全部用户都把交易所中拥有的比特币提出到A钱包,90%以上的交易所都会破产,因为无法兑付。这也是交易所普遍需要币币交易用比特币入场的核心原因。
如果入口就切割成了两个生态:真实比特币、记账比特币;地下、地上。那么其核心的用户行为(交易和转账)是不是同样如此。空口无凭,接下来用数据分析。
(数据注释,从左到右:TS/D为比特币区块数据每天转账的笔数;BTC#/D为比特币区块数据每天转账的比特币数量;BTC#/TS为区块数据平均每笔转账的比特币数量;Value$/BTC为美元标识的交易价格;BTC# Trading为全球全网交易所平均每天交易比特币的数量)
以当前2018年Q2为例,即地下生态,每天交易转账的BTC数量大概为12万。而全网交易所交易数量,大概是81万。中间有大概7倍的差距。一目了然,这是B类钱包记账虚拟泡沫的功劳。
然而,我们总是低估人性。错综复杂的利益下,这两个生态不仅出现了共存,而且推动出来更繁荣的景象:出入场与赌场模式、虚幻下的金融行业套路与衍生品、用户画像中的噪点、泛行业应用中的猫腻、定量模型预测中玄幻、以及那人性战场中的生态规律。形成了这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繁荣与分割。
贪婪与恐惧,各路英豪,逐步入场
今年,数字货币市场上涌现出不少做二级市场服务的团队,动辄抛出令人咋舌的投资收益率。高频交易,自动搬砖,量化对冲,网格等等一系列方向涌现了各种草莽英雄,目前全球可交易(即不算一级市场)的数字货币资产约为4000亿美金,美国市场中也早已不乏顶级基金的大牛,国内玩家也在乱序中摸索前行。
尽管目前市场机制不完备、风险高,市场规模小、容量小,但熟悉数字货币市场规则的“老人”早已发力,传统二级市场的“高玩”也在逐渐觉醒,虽然离成熟的股票、证券市场还有很长的要走,但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虽然数字货币市场已经发展了近9年,也分化为币圈和链圈。但是这个市场高度“非市场化”,随着之前的P2P玩家,自媒体,激进的机构陆续入场后,整个市场出现了蛮荒般的“波动”,几十上百倍,腰斩再腰斩,已经成了的贪婪的新兴资本“游乐场”。
虽然热闹,但是毕竟只有4000亿美金规模,市场容量仍小,传统市场中管理着数百亿资产的基金不在少数,光靠管理费就已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转身的成本高、风险大,对投身数字货币交易的积极性还是有限。
不过,惧怕错过机会是这个市场里每个人都治不好的“病”。
17年年底币市迎来一波大的牛市,9月到12月,比特币从不到4000美元涨至最高点近20000美元,翻了5倍,曾经踌躇的那些老玩家越来越按捺不住。对于传统二级市场愿意投入数字货币交易的团队,也在各显神通,从单兵切入到百团大战,在这个“蛮荒”的数字货币市场大显神通。也刷出了一系列令人咂舌的“收益”。不过多数其实也是享受着整个市场的发展红利,币价的整体数倍的增长背景下,许多收益背后的风险其实也是成倍增加。而对于一些在传统市场里玩得转的团队真的进来,其实也未必能适应数字货币市场交易现状,因为数字货币市场的基础设施还远未成形。
产品再好也弥补不了基础设施的窟窿
如今,币圈的人爱谈“价值投资”武装自己,但“价值投资”也只能称的上针对概念投资的流派,趋势投资、指数投资、消息面投资,都是与之平行的流派。
但传统做量化方法论却不能直接照搬到币市里。传统Trader眼里的规律,可能根本不适用。
数字货币二级市场全球化交易、价格波动率极大,衍生品与对冲工具尚待建立与成熟,也缺乏传统市场中的所谓基本面标准。在股票、期货等市场中成熟的可参考指标与策略在实操中未必有效,过去的“系统性经验”,可能没有用武之地,也没有长期积累的数据可供学习训练构建复杂策略。
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与高玩的参与,复制性高的简单套利策略的收益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很小,新的团队入场,需要花费时间摸索更符合数字货币市场的新型策略。
目前有的主流交易所已经上线了加权ETF,是用更简单的方法让大家一揽子买卖多种货币,复制大家熟悉的买卖传统基金的思路,这对于交易所和做市商要求都比较低。但假设有反向ETF、期权等工具,就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额外的对冲手段,和为市场带来更高的活跃度,但这类对冲工具在币市中不存在。
再举例来说,在传统金融市场中,欧洲投资者持有的美元债券可以挂钩一个外汇的对冲工具,对冲掉美元债券相比欧元汇率波动带来风险,但这是基于美元债券与外汇市场足够大,现在数字货币市场容量远没到这个程度。
这些意味今天的市场根本不需要复杂的衍生品产品,因为产品设计得再好,也弥补不了基础设施的窟窿。
短时间内这个赛道涌入了这么多团队,少数是真正理解和相信数字货币品种在未来一定会成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更多的则是,在行情普遍上扬的情况下,投机。
一些所谓的“二级市场专家”拿出的募资文件年化惊人,而细想之下,问题重重。一是有几个团队真的跑了一年算出了实际年化?二是策略的AUM(资产管理规模)是多少?
收益率不应该是投资者唯一的关注点。
优秀的资管产品的夏普率、alpha,beta等等,很多指标是需要考虑进去做出综合判断的,如果一个看上去收益率爆棚的产品,其某些performance指标与其暴露的风险明显不对等,或者是与这个市场的同类型资管产品的平均表现差异过大,最糟的情况,可能是庞氏骗局,千万不要投。
现在市场上有海量的法币理财产品。但这个是建立在:法币无限流动,没有流动性风险;和活期产品默认是无上限的理财产品,大家不需要考虑AUM。
但真实情况是,活期理财产品是基础债券和货币基金支撑的,币圈里没有这样的基础。
市场发展逻辑:数据+系统
这背后的逻辑与传统二级市场的发展并无二致。
正如桥水当年为扩大AUM、吸纳资金做的一样,在这个市场需要你去做头部信息源,面向公众做大的基本面研报,也会针对行业出具细分领域研报。为外部缺乏数据的平台和用户提供自己的发现,也作为卖方机构的研报,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在币种、团队、客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今天很多数字货币资管团队还在用微信丢Excel的方式工作。为了处理大量清结算工作,也为了策略在规范中走到策略实现的一步,资管团队需要开发自己的系统。
这些基础生态的建设,和安全方案的标准化,是一边向资金端的大户招手,一边吸纳更多交易团队进入体系,消化资金。
它会发展为股票、证券市场吗
总的来说,虽然底层设施和市场容量过于早期,数字货币市场的交易者和交易策略正在竞争中向专业化发展,所有黎明前夜的布局,都是期盼一朝机会到来。
毕竟,数字货币与美股、与大宗商品的数据相关性都很低,是一个具备对冲其他大类资产价格波动的新兴资产,也有机会成长为某一类资产配置的选择,如果手握大量资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真的入场,市场规模将随时扩大。
而如果他们真的入场,形式也不会是投资一级市场,而是买ETF这样的产品,这为数字资产的固收类产品,债券、股票提供了想象空间。
数字货币市场会在野蛮生长中逐渐规范,有机会发展为股票证券市场,而BTC、ETH这些今天的主流货币,或将成为黄金、图腾一样的存在。
国家队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币圈有像徐明星这样主动“投怀送抱”,能不能被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姿态要好看。上半场英雄群起,热闹非凡;下半场群雄割据,越战越酣,但是不要忘记“灭霸”的响指,毁天灭地,平衡一切。
钱包作为区块链地下和地上生态的入口,其实在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重”。因为钱包即“银行”的经济形态,而交易所通过地上生态来控制入口和流量,又是另外一重变革的“力量”。随便火币网的崛起,其背后的超级合伙人网络也是一种新型生态。虽然区块链因去中心化“图腾”而吸引了一批最初的信徒,然后世界一定是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中寻求动态的平衡,这个过程就是这场认知革命的核心。而国家队也一定会渐渐介入到这场变革中,等到最后集齐六颗宝石后,来一场“团灭”,恢复整个生态的平衡。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圣经.传1:9》
文章引用
《数据秒杀认知:比特币地下与地上生态分割》--TruthDeeper
《4000亿美元的市场里,能诞生数字货币版桥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