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亭剧故事梗概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
唐玄宗在位:712年-756年
唐肃宗在位:756年-762年
唐代宗在位:762年-779年
唐德宗在位:779年-805年
朱泚泾原兵变:783年-784年
人物设定:
陆羽:被智积禅师拾得的弃婴,自小习艺茶之术,对茶有过人的天赋和坚持,也有凡人之心,但经历情爱、灾祸、仕途等世间磨难之后,专心著书,并将茶道广布民间。
李季兰:八面玲珑、善弹琴、作诗,一代才女,在幼时于陆羽有一段一同生活的时间,之后被父母认为长大之后可能有违妇道,将她送入道观。她与陆羽暧昧不清,但一直追随朱泚,实则更爱朱泚身后的皇后之位。朱泚被杀,含恨而终。
朱泚:唐朝大将,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内心阴险狡诈,但极少不显露声色,并不在乎男女之事,不满足藩镇割据,一心想谋权篡位做皇帝。发动泾原兵变登上皇位,但最终落得被部下杀死的下场。
皎然大师:对文学、茶学、佛学、禅宗等方面都颇有造诣的高僧,形而上之人。
颜真卿:有着无毒不丈夫的狠劲,一心想做高官,但郁郁不得志。因为当今圣上爱茶,于是想借陆羽助自己平步青云。
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乱后的继位者。也是爱茶之人,对陆羽颇为赏识,提出“以茶治国”的想法。
武士:本是被朱泚派去刺杀陆羽的刺客,不想被陆羽的茶道感化,已放下屠刀,却被暗处的颜真卿所杀。
故事背景:
第一幕:
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在西郊的一座小石桥,拾得一名男婴,并将他带回了寺中。恰逢寺旁一位饱学儒士李公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耳濡目染下的陆羽也对艺茶之术颇为痴迷。为见识更多的艺茶之术,15岁的陆羽决定下山游历四方,也因此与茶僧皎然大师结识。
在一座寺庙里,年仅19岁已遍访名山、尝过百种茶草的陆羽正将所游历的经验编著成书,暂定其名为《茶经》。但这几日顿感心烦,难以集中精力,实在写不下去。一旁的高僧皎然大师早已看破,原来,陆羽与李季兰虽在年幼时便草草分离,但那么多年一直有书信联络,且李季兰成年之后美姿容,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常在剡中的道观中广聚贤士吟诗作赋,在广陵地区传为一段佳话,李季兰的名气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皎然断定,陆羽无心著书,多半是心系季兰,于是皎然对陆羽说道:若要著书,便要做到一心一意无所旁骛,你若是做不到,不如先去解了心结,再全神贯注著书也不迟。陆羽了然,随即下山。
第二幕:
数日之后,陆羽终于来到了李季兰所在的剡中玉真观。天色渐暗,但无法消减陆羽欲与李季兰重逢的激动。寻到季兰的门前,叩开房门,多年未见的两人喜泣相拥,陆羽当即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欲与佳人共榻。但季兰一口否决,她告诉陆羽:你是圣人之材,不能沾染红尘,堕入凡世。陆羽悻悻而去,鉴于时候已不早,李季兰还是安排陆羽在道观住下,隔日再做打算。
凑巧第二天是道观的“雅集之日”,来了许多文人贤士,一边奉茶一边吟诗作赋。李季兰便邀约陆羽一同参加,也趁此机会见识一番他多年修行的艺茶之术。
大将军朱泚与李季兰公然在席间打情骂俏,互相附和,这让本就怨气还未消退的陆羽更加怒火中烧,便开始大放厥词,欲表演一出“蒙眼品茶”的绝技,即品出烹茶者的心意。其实陆羽这一是为了博得众彩,二来意在“品一品”季兰的心思。
可朱泚觉得这是一种挑衅,他也知晓一些“茶痴”陆羽遍访名山著茶经的传闻,但第一次见到陆羽,没想竟是如此狂妄的青年。于是在陆羽蒙眼之后,为了让他出丑,朱泚第一个烹茶让陆羽品鉴。
陆羽就茶论茶,脱口而出:“此人心胸狭隘,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甚至有做皇帝的野心!”朱泚勃然大怒,因为这并不是污蔑,反倒是说出了朱泚心地阴暗面最真实的写照,但将这心思昭告众人,不仅颜面扫地还将自己陷于不义之处,于是抽出佩刀欲将陆羽就地正法。
这时李季兰死死环住朱泚持刀的右臂说:他这是学艺不精,胡言乱语,将军何须为一介茶痴草民动怒。看李季兰一再求情,朱泚也就息却些许怒火,但仍不饶人——“《茶经》不是你的心血之作么,要我饶你一命,除非你把这书当场烧掉。”陆羽为保一命只得将《茶经》烧毁。事毕,陆羽仓皇逃出道观,心思不在著书,转而在民间开设道场,饮茶说茶。
第三幕:
“茶痴”陆羽开设道场饮茶说茶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许多时常饮茶懂茶的人士都慕名前来,与陆羽品茶论茶,或是直接献茶献水,品尝陆羽烹制的茶水,见识传说中的艺茶之术。陆羽每谈到年少时遍访名山时的所见所闻,都让拜访的宾客心驰神往,甚至有人称他为“茶神”。他本人也在与友人交流中了解了更多与茶有关的知识,而且只要有机会,陆羽都会亲自到友人口中提及喝到好茶的山里采水寻茶。几年间,陆羽从遍访名山成了遍访群山,也对茶、水、器、道有了更深地了解。这几年间陆羽也从未与李季兰断绝联络,只是从书信的只言片语中知道李季兰受到朱泚赏识,常伴其左右。
陆羽设道场的消息同样传到了朱泚耳里,他没想到《茶经》的销毁非但没有使陆羽丧志,反倒促成了他在民间广布茶道的佳话。朱泚不怒于表,竟然直接命手下一名武士,刺杀陆羽。
因友人前来拜访,陆羽便没有去山里寻茶,而是与友人每日在道场品茶论道,直至相伴入眠,武士监视数日,但一直未找到机会行刺。终于有一日,陆羽告别友人,独自返回道场收拾茶具准备回房休息,这时武士登门献茶,陆羽也无疑心,就又坐下与武士聊起茶来。
没想到陆羽的几席话就说到了武士的痛处,武士非但没了杀意,还对眼前的这位“茶神”甚是佩服。“茶酣之时”武士也已拜服陆羽,遂告知陆羽自己的来意,并且劝陆羽赶快离开此地,以免朱泚又派人加害于他。陆羽听后没有过多的惊恐,反而被武士的义气所打动。这时颜真卿从暗处走出,拍手称快。
原来《茶经》被毁的那次雅集,颜真卿也在当场,他被陆羽“蒙眼品茶”的绝技所折服,也对陆羽被朱泚加害感到愤怒,但他怕引火上身,只能在一旁惋惜。他听闻“茶神”陆羽在坊间设道场的消息,更是在巧合下得知朱泚要派人加害陆羽,于是早几日就在道场暗中观察陆羽和武士的举动。
颜真卿对武士的倒戈拍手称快,但在下一秒就抽刀直接了结了武士的性命。正当陆羽瞠目结舌的时候,颜真卿上前解释,朱泚绝不会罢手,隐世不如入仕,先绝后患,就此与自己入朝,当今皇上喜爱茶道,以陆羽在茶道上的造诣,定能受到皇上的赏识。武士命丧道场已成定局,陆羽也只得在颜真卿的建议下,入朝面圣。
第四幕:
唐代宗本人嗜好饮茶,也是个品茶行家,所以宫中录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他早已听说民间有一“茶神”,善品茶论道,早有想将他召入宫中的意思。在颜真卿的举荐下,当代宗见到了陆羽,看他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学识渊博,出言不凡,非常高兴。当即命他煎茶。
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泉。他将煮水分为三个阶段:一沸、二沸、三沸。认为一沸、二沸之水不可取,三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陆羽将自己清明前采摘的茶饼煎好后,献给代宗。代宗接茶在手,揭开盖碗,一阵清香扑鼻;他仔细一看,碗中之茶淡绿清澈,饮来香甜满口,不觉点头称赞:此茶非陆羽不能烹出!代宗十分佩服陆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
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代宗觉得茶道与世道似乎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便萌生了“以茶治国”的想法,便号召举国上下品茶饮茶,习茶艺学茶道,而陆羽也被封为一代“茶圣”,为饮茶之人传道授业解惑。
第五幕:
这时已拥兵自重、意图谋权篡位的朱泚得知“以茶治国”的来龙去脉后,顿生一念:得茶者得天下,得陆羽者得天下。朱泚想暗自将陆羽掳走,以“茶圣”作为自己未来政权中的一颗定心丸。而身在朝中的陆羽得知朱泚有谋权之意的消息后,更加担心李季兰的安危,并且一心想与季兰重拾旧好。于是在长安城,陆羽与季兰会面,陆羽当即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不理俗世见的繁杂,欲与李季兰私奔,到一处榜山依水的地方就此归隐。李季兰几番推辞后最终道出了实情:你要成你的圣人,我要当我的皇后。
陆羽这才明白,此女的心机深重,一直以来依附朱泚原来为的就是这个皇后梦。陆羽伤心欲绝,只怨自己那么多年都没看清这些凡尘俗世。陆羽不再留恋俗世,回到皎然大师的身边,专心著写《茶经》。
随后,朱泚发动泾源兵变后,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李季兰也如愿成了一国之后。但好景不长,叛军不得人心,再加上内讧自削,大唐一代名将李晟随即率部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李季兰也含恨自缢赴死。
第六幕:
“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但凡饮茶爱茶者,人人都在诵读“茶圣”陆羽所著的传世之作《茶经》。
0���UB�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