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西方哲学简史》

读《西方哲学简史》

作者: 子非鱼c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23:42 被阅读0次

    读完这本《西方哲学简史》最大的感受是对于自己坚定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动摇。

    赵敦华教授的这本《西方哲学简史》是一本高校的哲学教材。读起来确实不易,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中间穿插着读了几本轻松愉悦的小说,象似要在心里上用来稀释些这本“简史”的晦涩。书己读完两周多了,后来又看了十几小时的人民大学“西方哲学史”公开视频课程,并且也对不少不解之处查阅了很多的解读,可感觉里仍然像没读过一样,以至对于这些浩瀚如烟,又充满理性和思辩光辉的哲学史诗有着种无力感。但如果你还想要想了解些哲学思想的话,那就别无它法,就象人大哲学公开课张志伟教授讲的那样,想了解哲学就必须先解了哲学史。哲学史是在告诉你历史上的哲学大家们在思考的哪些终极问题且又进行了怎样的思考,可以说哲学史就是哲学的问题史,这些哲人都曾经试图给出一条自己认为的通向智慧顶点的智慧之路,但这些路显然都没有能走到最后的智慧顶点。学哲学不是学知识,而是学思考,因为哲学的终极问题从古到今也没有能够解决,当然也许因人类的智慧能力的局限性可能永远也不能够解决,因此看看先前哲人走过的路就非常有意义,可又如果说哲学的终极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存在着永远也不能解决的可能,那么哲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张志伟老师的回答是,人自从被产生并有了意识后,就必须为由于意识的产生而产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负责,也就是说,人必须自己给自己的存在于意义和目的。

    读这本书时,如果你了解些中国哲学史,那么你在读时就一定会是一种比较的观点。你会因发现有一些很相近或很相似的观点时会心的一笑,也会因发现一些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时而感到诧异,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种在对比中达到的思考与理解的满足感。中西方哲学有很大的不同,冯友兰先生讲到的这种差别时用到了一种“正负”方法的概念,说,佛家道家甚至儒家都用的是负的方法,即试图消除事物的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而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却是正的方法,是试图做出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在读西方哲学史时,自己感觉主要的障碍还是那些概念的格义,因为在一个你不熟悉的范畴里遇到不熟悉的东西,意识里一定是用熟悉的东西去比较它、理解它,但困难也往往出现在了这里,因为中西方语言文化等等的差异性,用词所表达的概念常常是不会一一完整的对应,这就让对概念的把握上难以严格准确,让很多表述理解起来显得生涩难懂。另外,无论是读中国哲学史还是西方的哲学史,首先你会看到的都是对哲学精神的探讨。西方哲学史由于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所以各阶段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情神,比如希腊哲学的精神就是非宗教的思辨的精神,中世纪的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则是信仰和理性的矛盾精神,近代的哲学又是求知、实验以及精确量化的科学的精神。理解这些精神对理解相关哲学问题和哲学观点是很有帮助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罗素的大部分内容不是在讲家哲学家的问题与观点,而是在介绍和阐述一个哲学产生的当时社会生产生活背景。在这个读后感里我不想涉及过多的西方哲学史的具体的概念和问题,因为感觉那样就成了读书笔记而不是感受,而确实的感受是这本书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让自己看到了屋里放着很多有趣的东西,虽然还是站在门外,可己经被吸引着有了非去里面看一看的冲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西方哲学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hq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