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亲父盘古大帝诞辰日。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三月三/上巳节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最早的关于上巳节的记载。
三月三,生轩辕
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也叫春浴日,女儿节
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
后演变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草长莺飞三月三
一个美好而诗意的节日
适合认真相爱,缓慢生活
上巳节和花朝节
这两个美好诗意节日
可惜已逐渐消失了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关于上巳节,你了解多少?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上巳节简介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的渊源,有一种浪漫特质,使得它在流传中被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所萦绕,从春秋流传开始,从未少过兰草芬芳,尤其到了盛世大唐,自由绮丽的文学,使得这一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更加丰富多姿的面貌。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广西人的“三月三”,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
五色糯米饭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艾叶粑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每逢“三月三”,大家在购买五色糯米饭时,会发现艾叶粑也很受欢迎。艾叶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粑是把清洗好的艾叶用水煮后磨碎,加糯米粉揉成面团,放入芝麻花生等馅料,包成一个粑粑,艾叶粑散发出艾叶的香味。
水油堆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柳江的水油堆,是壮家特色小吃之一。在柳江的一些老街或者学校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仅凭着一个锅头,一堆炭火,一瓶油,一盆面粉,一碗芝麻,转瞬之间,白面在油锅里上下翻腾,白进黄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在街道上空弥漫,久久不散。水油堆一般在圩日时现做现卖,软软的水油堆,夹一个放进碗里,再淋上红糖水,咬一口,又软又糯,又甜又香。
壮 粽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在“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壮家粽子起源于宋代。
鸡屎藤面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第2季)三月三(2018年4月18日)欢迎朋友们来我们广西过‘’三月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