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老家过年,按习俗是要给后辈们发红包。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外面工作了几年,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科技日新月异,需要时常参加培训,阅读最新书籍,掌握新知识,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最新要求。
在给我外甥发红包时,就顺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用功读书,在小时候打下一个好基础,多啰嗦了几句。结果被他回顶了一句:“你读了那么多书,还不是在外打工,没车没房......”
我被这句话噎住了,一时间想不出特别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服他要用功读书。
我外甥说的也算是实情。
我高中毕业后,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有上念了研究生。现在在一线城市的一家公司从事技术岗位的工作,也是打工,虽工作了几年,但也没存下什么钱。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目前是买不起房,也没有车。
反观那同村的两个发小,已经有车有房。其中一个发小,在上初中时就随父母搬到城里去了,在城里念得书,虽然高中毕业后没上大学,但在城里做起了淘宝的生意,买一些鞋子衣服之类的。他回到老家来时,开的是宝马;前几年结婚了,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他聊天,谈的是“上新”、“互联网推广”等话题,显得那么高大尚。
另外一个发小,是在线下读得初中,在县城读得高中,高中毕业后没上大学。在外面打工,是在工地上干活。经过几年的努力与积攒,有了一笔钱,就在村里盖了一栋新房。去年也结婚了,买了车。回去见到他时,他一脸幸福的样子,介绍了他最近的情况。
以前回去时,碰到村里人都会被夸赞“读书好厉害”;而现在,问的更多是在外挣多少钱,咋还没买房结婚?
多少人,心里在犯嘀咕:上大学真的是一条好的出路吗?大学毕业后,反而落得了一个“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的尴尬局面。
上了大学,读了许多书,一定会比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挣得钱要多吗?并不一定。只能总体而言,上了大学要比没上大写的收入更好一些。比较也不能仅限于某一个时间段,如大学毕业前几年的收入情况,是要比那么没上学收入情况糟糕一些,因为大学几年没收入,反而要支付学费。比较要看终身每个时间点的收入之和。
有高学历后,可以从事更加有价值含量的创造性工作。
念研究生时,听了实验室有一位老师谈他为啥要念博士,而他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做了不少研究项目,期间发了不少文章,博士毕业后又去德国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回来后就留校当老师,凭着丰富的知识和科研能力,组建了一个课题小组,专门从事新课题研究,年纪轻轻担任新课题研究负责人;另外在新课题方面,与外面的企业单位进行商业合作,开发研究一些产品。没几年,就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被评为教授。
放眼望去,那些互联网大佬们,大多数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京东集团刘强东是宿迁高考状元,毕业于人民大学,小米创始人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腾讯CEO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今日头条张一鸣毕业于南开大学......
据调查,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高管中84%拥有高等学历,48%毕业于985院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受高等教育依旧是改变人生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大学提供更多的资源,为他们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在一个优秀的圈子里,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反省。
不要相信“读书无用”!
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微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有一位同事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他的堂叔初中就辍学去佛上打工,经过多年拼搏,当了一个小包工头。过年春带着妻儿回老家,开着奔驰,穿金戴银,好一派有钱人的样子。饭桌上,他的堂叔感叹到:“不知道现在读书有啥用?我工地上一大把大学生,都在我手底下做事?跟你们讲,最近有个想来工地实习的大学生,我还不想收呢...”
“堂叔,您说的有道理。”我同事笑着赞同,不愿意当面顶撞,就对身边的堂弟说:“听见没?读书没啥用的。明天就不去上那个补习班了,一起王者荣耀哈~”
他的堂叔瞪了他一眼,说:“不要带他玩游戏,他要去上课。”
城里的父母,都拼命给孩子们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不少线下的父母,竟然认同读书无用,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差距在未来必将越拉越大。
这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