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总爱义愤填膺的争做道德的楷模。殊不知,其实之所以谴责一些东西,不是因为那是绝对的错误,只是因为没人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一旦有人出现纰漏,大家慌忙都去指责,于是便有了道德。自从人类发明了婚姻,性爱便不再纯洁。有人说婚姻是女人发明的,是为了制约男性的欲望、贪婪和征服欲。那么我想反之亦然,这样推想起来,着实讽刺了人类的虚伪。
对于第三者这个话题,恐怕小仲马的这句话是最坦诚最委婉的陈述:婚姻的锁链是如此沉重,乃至于必须靠两个人才能承担得起,有时候得靠三个人。第三者无论是所谓破坏还是去拯救还是展现人性的率真,总之隐含在这句话之下的只能是无声的第三者。
之所以多数矛头指向女性,是因为女权主义爆发后,女性便在被落下几千年之后要求迅速与男性持平,不仅要争取独立自己奋斗,还要继续做好妻子好母亲。这样可想而知,她们既要扛起旧旗帜又要竖起新标杆,有的在努力争取独立的路上付出了代价也失去了激情,有的愿意降低独立的气势做贤惠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有的则义无返顾的释放自己的爱欲。
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痴女子:“像别人一年一度为亲爱的亡灵做次弥撒一样。我可不再相信上帝了,所以不要别人给我做弥撒,我只相信你,我只爱你,我只想继续活在你的心里。”用西蒙·波伏娃的话来说“爱对她变成了宗教。”也有像贝蒂·瑞蒂斯一样直言不讳:尽管“妻子”这一称号神圣不可侵犯,但对我来说,“情妇”一词却永远甜蜜得多。
爱情原本是自由而神圣的,性也是单纯而美好的。但是在历史的车轮下,制度慢慢开始对其产生影响,文明也不允许有人破坏制度。爱情在某种意义上被迫多了一道本不该有的束缚。众所周知却无人能为之喊话,最后就变成现就像罗素所说: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第三者的尴尬是相信人们一直在渲染爱情的圣洁,信以为真又勇于追求爱情的男女便义无反顾的去了,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谁一出头就会被谩骂,尽管大家私下里却都是一样的想法。人人都希望拥有自由的爱情,但每个标榜怀情不遇而信奉爱是自由的个体,都会变成少年维特式的牺牲品。困惑于爱情、性欲和道德的男女终于被还是道德死死封住,永世不得翻身。这是人类制度的伟大也是其卑鄙。
问题的根源不是不允许出轨,也不是只有婚姻才代表相爱。而是我们根本无法判定维系两个人的东西,在错综复杂的情形下是否坚固。尽管情感这东西,一定存在却无法呈现。这也就酿就了之所以会有物质、利益交换的出现,那只不过是在补充人类在制定规则上的无能,却也无可厚非。
第三者的悲剧,归咎于道德伦理的无力。
这是造物主的玩笑,人类却自作聪明以为甚是巧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