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能时代》中的知识点之二

《智能时代》中的知识点之二

作者: 外寒内火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0:56 被阅读0次

     

    一.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在摩尔定律应用的40多年里,计算机从神秘不可近的庞然大物变成多数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因特网把全世界联系起来,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也同时让机器智能成为可能。

    二. 机械思维

    机械思维是过去三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欧洲在科学方面的领先,得益于从古希腊建立的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依靠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基本公理,通过因果逻辑构建起整个科学的大厦。从欧几里得到托勒密再到牛顿,在思想方法上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其核心思想:

    1. 世界是变化的,但是变化的规律是确定的。

    2.  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而且可以用公式或者语言描述清楚。如万有引力定律。

    3.总结出来的规律应该是普世适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

    这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能量。宇宙中的能量总和一开始便是固定的,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告诉我们能量虽然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来就没人创造过能量,也永远不会有人能创造。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是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一个人、一幢摩天大楼、一辆汽车或一棵青草,都体现了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耗费了在其他地方聚集起来的能量。高楼夷为平地,青草也不复生长,但它们原来所包含的能量并没有消失,而只是被转移到同一环境的其他所在去了。

    如果我们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那我们滥用那万世不竭的能源也没有什么奥妙了。然而我们知道世界并非如此。比如我们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一起散发到空间中去了。虽然燃烧过程中能量并没有消失,但我们却再也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做同样的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了这个现象。它告诉我们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

    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这个名称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于1868年第一次造出来的。但是年轻的法国军官沙迪·迦诺却比克劳修斯早41年发现了熵的原理。迦诺在研究蒸汽机工作原理时发现,蒸汽机之所以能做功,是因为蒸汽机系统里的一部分很冷,而另一部分却很热。换一句话说,要把能量转化为功,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就必须有能量集中程度的差异(即温差)。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或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 时,它就做了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另一个水平,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再做功的能量就减少了。比如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当河水下落时,它可被用来发电,驱动水轮,或做其他形式的功。然而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做功的状态了。在水平面上没有任何势能的水是连最小的轮子也带不动的。这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分别被称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耗散了的能量就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摘选自知乎。作者:海边的卡夫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53084/answer/32205378)

    公式:S = K log W

    S就是熵,W是系统总的微观状态数,log是取对数的符号,k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这个公式被成为玻尔兹曼公式。

    四. 世界不是确定的

    世界的不确定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越来越细致的时候,发现影响世界的变量非常多,无法通过简单的公式和办法计算出确定的结果。如经济预测。第二个方面是不确定性是客观世界本身的一个特性。在宏观世界里,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速度和位置是可以计算准确的,可以画出它的运动轨迹。但在微观世界里,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定出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无法描绘出运动轨迹。这本身就是原子的特性。

    五.信息论

    信息能否被度量?一本50万字的中文书籍《史记》和两本80万英文单词的《圣经旧约》、《圣经新约》,谁的信息量更大?直到1948年,香农在他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才解决了对信息的度量问题,并量化地给出了信息的作用。同时,香农还把信息和世界的不确定性联系了起来。

    信息的度量单位是比特(bit)。

    “信息熵”反映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想搞清楚一件不确定性的事情,就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情有较多的了解,就不需要太多的信息。信息量的度量就相当于不确定性的多少。

    “互信息”,在信息论中对信息相关性的量化度量,可以解释为什么信息的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如,央行调整利率和股市短期浮动的互信息很大,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香农第一定律,也称为香农信源编码定律,对于信源发出的所有信息设计一种编码,那么编码的平均长度一定大于该信息元的信息熵,同时,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式,使得编码的平均长度无限接近于它的信息熵。

    香农第二定律,讲的是信息的传播速率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也就是不断扩展带宽。

    最大熵原理,当我们要对未知的事件寻找一个概率模型时,这个模型应当满足我们所有已经看到的数据,但是对未知的情况不做任何主观假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时代》中的知识点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s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