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景由意生寄情性,为文造语述衷肠——品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景由意生寄情性,为文造语述衷肠——品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6:49 被阅读0次

景由意生寄情性,为文造语述衷肠——品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说到唐诗和唐朝诗人,李白、杜甫与王维是最富标识性的。由于生活的环境和人生际遇不同,涵养出各自不同的心性。文由心生,当把这种情性付诸文字,就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李白吟唱出“吾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足见其的自负与狂放不羁。对李白而言,始终是以仰望星空的姿态展演自己的生命姿态;杜甫因为脚踏实地,用双脚丈量大地,所以才有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吟哦,对过对民浓得化不开的那份担忧从大唐一路传承,感动了无数人;至于王维,其生命的律动由两个极端造成,尽管过着半世半隐的生活,前半段的人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仕途上,以求实现其出将入相的宏图大志。可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即使尽心尽力,但险些丧了性命。遭遇劫难,大难不死,热情不在,心已冷。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一旦“看破红尘”,对世事的热情就失去了。心向佛门的王维从庙堂之高走向辋川之后,参禅悟道。于是,就有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吟咏。一个仰望星空,有点虚幻缥缈;一个脚踏实地,稍显沉重压抑;一个在天地间辗转,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对接,有了云卷云舒,也有了人间烟火味。三位诗坛巨匠架构起唐诗宏阔的时空,为后来者在诗歌王国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储备了丰富的给养。

文章开篇粗线条勾勒了三位唐朝诗坛最富个性的诗人的人生图谱,似乎与本文的关联性不大。其实从唐诗的整体风貌而言,三个人的诗歌意蕴虽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况味,但并不能含括唐诗全部的神韵。不过,有了盛唐诗歌的姹紫嫣红,其留下的光环与余韵不仅泽被中唐,还辐射到晚唐。当然,由于世态国运不同,不同时期的诗歌在反映世情、观照社会、透析人生时所呈现出来的韵致就不同。同样是用“劳者歌其事,饥者咏其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书写,从杜甫笔端流淌出来的文字与从白居易如椽大笔书写的文字就不同;同样是描写山水风物的诗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与韦应物所描写的相关风物的诗的风格也大相径庭。

时进晚唐,大唐帝国已经江河日下,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使唐朝已经呈现分崩离析的运势。连连战事生灵涂炭,但国家不幸诗家幸,晚唐的诗歌也表现出有别于盛唐和中唐的一抹惊艳,也涌现出很多杰出的诗人。除了“小李杜”,韦应物也是晚唐诗林中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通过其留存的作品可以看出,韦应物是诗词兼工之人,而且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像《滁州西涧》就是一首精致之作。从标题看,它不仅交代了诗歌的题材——写景寄情,还点出描写的环境和对象——滁州西边山涧之景。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隐含着一种对立的关系,即大自然与世俗社会。“滁州西涧”是远离繁华喧嚣的闹市的,是一个贴近自然,带有几分安宁静谧的栖身之地。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独自到西涧,暗含着远离尘世,追求一份清静之意。

读出标题所蕴涵的意蕴,回到诗歌本身。四句诗四个画面——独赏涧边草图、黄鹂闹春图、晚雨春潮图、野渡舟橫图,有人有景,有动有静,仔细品读,自会获得“读义博之诗,诗中有画;观义博之画,画中有诗”的审美体验。具而言之,第一句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势,各种生命都以自己的方式扮演起春天的信使。滁州西边山涧的小草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获得溪水的滋养破土而出。面对满眼嫩嫩的,绿绿的新生命,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一个人独自来到涧边聆听小草破土抽芽的声音。一个人的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静静地、忘情地欣赏那片绿意葱茏,把灵魂安放其间。一个环境如果过于安静,极容易让人产生“凄寒彻骨”之感。而密林深处黄鹂婉转悠扬的歌声为幽辟的环境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茂林深处只听见黄鹂尽情的卖弄喉咙,却不见其形。不见其物而闻其声,若隐若现、似无实有,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空灵兴味。第一句从静态的角度写自己所见,第二句从动态的层面写自己所闻,有动有静,而且放置在春天这个大背景下,传递出的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

一份幽静,因陶醉于其间,不知不觉时间悄悄溜走,潮起潮落的声音加上点点细雨的浸润,让自失的诗人从沉醉中回归现实。春天到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潮水涌动,拍打两岸的山石,溅起点点浪花,不期而至的晚雨与飞溅的潮水相和,丝丝凉意把诗人飞动的神思拉回到眼前。“雨”除了天上之雨,还应该指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激起的水花;“急”既指晚雨来得迅猛,让人猝不及防,也描写出潮来潮往的快速。潮水暴涨,急雨来袭,纵使诗人千般不情愿,也要离开。放眼望去,山雨空濛处不见人迹,只有渡口泊着一条小船。“野渡”,一方面说渡口远离闹市,一方面描写出平时此处少有人往;“自横”,没有任何人为的左右,自由自在地随着潮起潮落而改变自己存在的样式,营造出一种天然自适的意境。这两句,先写动态再写静态,既有所见也有所感,看似无人处,却处处有人的影子。

一首精致的七言绝句,看似只是信手拈来的淡淡着笔,可是每一句都写得很美,真正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四句诗着笔点在描写所见所闻所感,着力点则是在践行“景为情生”的审美意趣。取景自然,但都是经过诗人情感的过滤,都烙上诗人鲜明的个体生命的印记。没有华丽的辞藻,不用繁复的技法,“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仔细咀嚼品味,字里行间溢出的气息沁人心脾。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景由意生寄情性,为文造语述衷肠——品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s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