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评《敦刻尔克》活着不容易

评《敦刻尔克》活着不容易

作者: 云杪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21:57 被阅读0次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云杪杪(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85129/

    或许很多事的决定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或者突然的冲动,一贯对战争片无感的我之前并没有观看《敦刻尔克》的打算,哪怕这是诺兰导演、哪怕前几天全网口碑爆棚。

    今天中午回到家随便打开了一个视频看,Chris stuckmann的Dunkirk review。看完蠢蠢欲动且突然又想起,勉强算得上诺兰路人粉的我竟然没有一部他的作品是赶得上院线大屏幕观看的,难道这次依然又要错过了吗?也就这一个冲动的念头,让我在匆匆扫了一眼豆瓣、烂番茄评分后顶着东南亚热带正午2点的太阳奔向电影院。

    感冒初愈,长衣长裤体弱如我还是带多了件外套,后来证明这是十分英明的。

    毕竟室内空调就是新加坡的冬日,尤其是电影院和图书馆。

    出门前看到的几条评论还历历在目,无论英文中文,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极简”,大概是相对于以非线性叙事,烧脑、复杂阴暗人物关系著称的诺兰大导演来说,敦刻尔克非常不诺兰。“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每个人历史课都会接触到的名词,但这个著名二战军事事件背后的各种戏剧性发展和政治博弈可能就不是每个人都记得了。抱着种种猜想坐下,很快连预告片都没看的我发现,这个电影真的只是在讲英军的大撤退而已,没有任何噱头也没有任何历史名人的打酱油。如果只是为了诺兰非线性碎片叙事或者主角死老婆而去看的话应该会失望吧。这是一部传记电影,事实历史就摆在那里,你指望在剪辑编剧方面能玩出花样吗?或者说,合适吗?但诺兰依然也是诺兰,尽管化繁为简到了极致,港口、海上、空中三条支线以不同的时间跨度切开同时进行,最后三方汇合统一时间线的玩法,也不是很多人能玩得起。

    在电影开始的那一瞬间,就将观众直接粗暴地扯进了那场战争里。没有停止过的隆隆震响和时而是子弹时而是船行的突突声从开始持续到结束,音效在片中占据重要地位,每当我挣扎着想出戏,它就又将我重新拽进了那场可怕而残酷的战争中,我的心跳也跟着爆炸枪声船鸣一路狂飙,有几次突如其来的枪响让我整个人都颤抖了几下。当然,强行出戏的几次我都在欣赏着电影画面极简的完美构图,满分满分。

    pg-13,几乎没有见血也没有任何残肢断臂,作为敌方的德军从头到尾都没有露过相,但却是铺天盖地的压迫感。一个投弹下来就像一杯水往地上一泼,英军的生命在片中像卑微的蚂蚁一样被海浪火炮吞噬,那一刻从未感觉在战争面前,生命是如此不值钱。角色关系、感情刻画都被浓缩了,没时间真的没时间、真的活着都难啊。看到后半段,哪怕一个人名也说不出记不住,还是不自觉泪目了好几次,心中对里面每一个角色都在疯狂呐喊,活下来啊!大部分时间冷峻的上帝视角让我很难对某个角色产生情感上的连接,但在希望不断出现又破灭的落差真心让我共情到了强烈的求生欲,真的感受到了那种身处战争中无处不在的压抑与绝望。

    电影中后段最激动人心的画面大概就是在一艘艘军舰都被击沉、希望又坠入绝望的反复折磨中大小不一的游艇渔船出现在昏暗的海平面上伴随着士兵们的欢呼声,更让我泪目的一个细节是,最终开着私家小船一路顶着鱼雷投弹冲过来的不仅有官方征用而派发的海军们,还有很多原本可以安全呆在家里的老人学生妇女。

    人文关怀?国家荣誉?血肉横飞?黑暗人性?并没有那么多刻画,这部电影只是在重现战争中的一幕,里面的人们在拼命活下来,仅此而已。毕竟在战争中死去太容易了,所以活着显得如此不容易。

    临近结尾几分钟,节奏终于稍稍缓和,我才觉得终于可以舒口气了,发觉自己浑身冰冷拳头紧握。没有任何气氛煽动,火车上士兵用疲惫沙哑的嗓音默默念出捷报中丘吉尔的演讲就让我再次落泪。对英军,这是一次失败的战役,但战争还在继续,远远超出预期的撤退人数即是胜利的开始,活着就是胜利。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走出电影院,灼热的阳光洒在身上也觉得是如此温暖亲切。

    活着真好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敦刻尔克》活着不容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tr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