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撒哈拉的故事是给漂泊者最好的馈赠

撒哈拉的故事是给漂泊者最好的馈赠

作者: 稻香之中 | 来源:发表于2016-10-08 13:16 被阅读0次
    撒哈拉的故事是给漂泊者最好的馈赠

    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时,被三毛轻松诙谐的语言,沙漠里各种奇闻异事一下逗乐了。而去年临出国前,心想得带一本课外书,不然国外买书不方便又想翻书时得多寂寞。于是,《撒哈拉的故事》便成为了我唯一一本从国内带来的课外书。之所以选择它,不仅因为它是一本值得读了再读的书,更重要的是,书中传递的思想,恰好是那么深刻地切中并治愈了一个留学生,或者说一个异乡漂泊者的痛点——压力、孤独和无奈。

    这本书描述的还是三毛与荷西生活在西属撒哈拉时期的故事,尘埃初定,新婚燕尔。那时候的三毛还是一个乐观、洒脱、幸福的女子,与荷西的小打小闹,与邻居的啼笑皆非,日子平凡而充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欢脱的韵律。这样的书最适合用来治愈疲惫的心灵,在乏味的日子里获取一些能量。

    有人给这本书的标签是【旅行】【爱情】,我个人不太苟同。【旅行】还算勉强,但【爱情】我是万分不同意的。将这本书作为旅行指导和爱情小说的人,也许只看到了表面。我给它的标签是【异乡】【勇气】【文化】。对这本书的由来了解便知,定居在撒哈拉沙漠后,由于荷西天天上班,三毛每天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无处可去,与周围人没有共同语言,更没有娱乐方式消磨时光。在这样的百无聊赖中,决定提笔叙述异乡的各种见闻,以在这文化沙漠中为自己供给一些精神上的水分。于是这本《撒哈拉的故事》便满满地承载了一个漂泊者在异乡的情怀。

    20来岁的我们,都是漂泊者,一群对未来充满好奇又怀着一丝未知的焦虑的漂泊者。远则横跨大洋彼岸,近则就算在家乡,也有跨出舒适区独自承担起责任的一天。如今离家万里的我,跟当时三毛的心境何其相似!留学生活被接踵而来的assignment填充,平时不是上课就是泡图书馆。时间一久,都忘了自己已经多久没有阅读一本课外书,没有用心写过一篇文章。面对匮乏的阅读资源,稀薄的文化空气,三毛总能让我找回些什么。

                                                                         减压

    这本书的轻松有趣,最直接的功效便是减压。桂文亚在三毛的另一本作品《雨季不再来》的附录中提到,三毛开始写《撒哈拉的故事》里第一篇文章时说,

    “现在所写的,都是我的生活,技巧上不成熟,只是平铺直叙说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原汁原味的文字,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立体的世界。描写与撒哈拉居民的日常不需要刻意修饰,不拘小节才是这里的本色。书中讲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毛考沙漠驾照的故事。传言这里有人考了14次还通不过笔试,还有人考了两年还在考路考。三毛虽没有当地的驾照但已经会开车,居然还嚣张地开着车去驾校!在驾校里见识了当地撒哈拉威人学交通规则的场面,交规居然被他们朗诵得如痴如醉。笔试那天,仍然有点小紧张的三毛打开卷子的一刻惊呆了,题目居然有

    你开车正好碰到天主教抬了圣母出来游街,你应该(1)鼓掌 (2)停下来 (3)跪下去

    不要说三毛,连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撒哈拉威人的形象,驾校的形象,以及奇怪明明见三毛整天开车怎么还没有驾照的蠢萌警察,围观考试的吃瓜观众,为三毛考试捏把汗的荷西,个个呼之欲出。乏味的生活需要一些这样有灵性的文字调剂。读这样诙谐真挚的文字,岂有不被彻底逗乐的道理?

                                                                          独立

    这是这本书带来的第二个功效,来自于三毛生活和思想的独立。三毛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亦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女汉子。常年四五十度的沙漠气候,常年无所事事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一两天尚可,住上两三年试试?而在这种热浪滔天的环境里,在烈日下开车;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事都交给三毛一人打点,小到洗衣做饭,大到代表家里协调各种事(搞定一群烦人的邻居也算是一项大工程),利索干练一点不亚于男子。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国外一个人生活也会遇到的种种大事小事。一个人买东西拎着二十斤大包小袋逆着7、8级大风走回家;一个人组装IKEA的家具;一个人搬家前把所有物件打包,用抹布、棉签、拖把把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擦拭得一尘不染以免被扣bonds;一个人去看病,看病前把所有可能用到的术语全都查了一遍认真记下来;一个人写从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的作业;讨论跟组员无法达成一致谁都说服不了谁……有几次,一连好几个due袭来,我还在参加国内校招的网申和笔试,忙得昏天黑地,没有人知道我当下同时做的所有事根本不理解我的忙碌还一个劲meeting,我真恨不得抱着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狠狠地哭一顿。可惜没有,只能一个人承担,实在太累了干脆哭一场再回来一件一件地处理掉。不敢说这种时候一读三毛就立刻醍醐灌顶,但可以说这本书确实潜移默化中带给了我独立的勇气——忘记孤独,扔掉矫情,把自己当一个糙汉使。

    还有一种独立,叫思想独立。毕竟是文化人,三毛与撒哈拉威人东加长西家短的见识有着天壤之别。这些当地人喜欢捕风捉影,成天嚼人耳根,一个女子与他们宗教信仰不同,与男士交往密切一些,就会被人斥为“婊子”。三毛每次听到各种议论,都要独立思索真相究竟如何,而不是同这些无脑之人人云亦云。她的见解全都来自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而且,绝对不会因为舆论而改变。这就想起了在这边发生的一件事。有段时间墨尔本黑人抢手机案件频发,人人自危,高潮是一天晚上先是有人在网上传一条女生被抢手机的小视频,随后city传来枪击声,有人目睹黑人们成群结队到处流窜,警车出动,还拍到一家便利店里一男子倒在地上。于是留学生圈子一下炸开了锅,各种渲染恐怖主义氛围的推文也是应景而生,大家都喊“完了,以后去哪里都不安全了”。结果第二天正规渠道消息证实,枪声只是黑帮火拼,不是恐怖袭击,便利店的人只是喝醉了……至于抢手机,每天都有,只是与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把人们情绪放大了。这件事对我的认知冲击很大,感觉自己仍然不能说是一个有定见的人。三毛一副有自己想法的样子是我精神上的模范,而成长的过程,生活和思想上保持独立相当于给自己披上一件强大的防弹衣,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挫折和流言所伤。

                                                                           泰然

    最后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三毛那份淡然面对各种操蛋的事和culture shock的心态。人生在世,奇葩的人到处有,不可思议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出国在外,外国人high翻天的生活习惯暂且不提,面对低下的行政效率,差异巨大的思维模式,有的时候恨不得跳到那个人面前扇他俩耳光,虽然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样扯淡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已经不止一次。一次被多扣了几十刀超出套餐的话费,我跟客服反映明明当时打了一个小时才陆续收到两封邮件,分别提醒“余额只剩15%”和“余额用完”,凭什么一开始就收了超额话费,他们居然用“邮件有延时”来搪塞;一次下了个网购订单,因为邮递员打电话的那一刻不在家于是东西立马被送回邮局,给我信箱留下张单子叫我自取,有这工夫我为什么要网购而不是直接去买!效率更是低得分分钟抓狂,有一次开一张学生证明手贱选了快递而不是自取,结果愣是等了一周才收到,但如果自取只需走15分钟就可以拿回来……这些麻烦事归根结底源于澳洲的行政效率确实低下,而且讲究服务标准流程,不愿变通而承担风险。周末不上班,按时间而不是件数计工资的快递员,凭什么要快;外包给印度人的电讯客服,凭什么要为一个顾客的话费出错而退款?然而这种时候还是无比想仰天长啸——老天你为什么要针对我!!!

    可是读《撒哈拉的故事》,可以看见一片更离谱的世界!三毛的邻居集体上演了一出出市侩伦理大剧实在让人一口老血吐出来。家里物件文明又齐全,是有钱有素质的象征,于是邻居们一天到晚到三毛家借东西,哦不对,是要东西。今天A来要一只洋葱,明天B来要一瓶汽油,后天C要把一只巨大的骆驼塞进三毛家的冰箱。邻居家的山羊成天爬上三毛家的屋顶,时不时上演一场“飞羊落井”的动人景象。开一辆车出去一路上有无数人向他们招手搭顺风车,于是他们每天都在酷暑中送各型各色的人前往根本不顺路的地方。然而,当他们要借东西时,邻居一个个都跟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还说得理直气壮。都说别人的不幸是最好的安慰剂,看着三毛这些无语的经历,便觉得自己的囧事也没什么。她同样给我们展示了面对理念差异带来的困扰时,什么时候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什么时候该寸土不让,誓死捍卫自己的“主权”。这些道理在见亲戚、处同事、谈方案时,均可触类旁通。

    这本书陪伴我在国外已经一个多年头了,我肯定它会继续陪伴我往后的时光。异乡的时光充满了【不同】,困惑却收获着。每个漂泊者都可以在三毛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偶尔感到压力、孤独和无奈的自己,也因而可以更好地接受和拥抱这样的自己。我愿成为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样子,在平凡中书写趣味,在孤独中塑造品格,在烦恼中学会泰然。这样的自己,不是给漂泊者最好的馈赠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撒哈拉的故事是给漂泊者最好的馈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uu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