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是不喜欢赚钱的,他们喜欢的是钱本身,喜欢的是钱这个货币,因为能给他们带来各种消费。
但赚钱这个事儿,它实质上是个技能,是你要去学,去实践到很多事里去的。
比如研究商业模式,跑市场,一个个算数据,做SOP,团队管理等等。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一个人想要赚到钱,就一定要清楚这4个模型。
要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
我们去做一个产品,就要能满足市场人群的需求,而且不管这个需求大或小,一定要是真的需求,而不是只有你觉得有用的需求。
以前我听樊登老师讲关于一个创业观点:
不要让发明者去创业,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别人对自己研究的东西的认可,而不是考虑市场是不是真的需要。
比如,他说之前有个发明人拿着自己研究的“方便的时候不让马桶的水溅到PG上”的发明来找大家给他投资。
但实际上能达到这个效果,一张卫生纸就能实现。那它就成不了用户真正的痛点,自然就没人会付钱来买这个需求。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伪需求”,不存在真正的市场价值,自然也无法靠它赚到钱。
那我们怎么知道真的市场需求呢?
比如我做了一件衣服,卖给你,就满足了你“需要买一件衣服的需求”,而我满足需求之后,你就会我回报,这就是“真需求”。
甚至如果你选的这个生意,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你不仅能赚钱,很可能还暴富。
锁定目标用户,了解你的用户人群
有了产品之后,你这个东西到底是卖给谁的。
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年轻人又有多年轻?
20-30岁?
还是说老年人是60-70岁?
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群想的都不一样。单从接收信息的传播方式来看,老年人更喜欢看文字,中年人喜欢看图片,年轻人则更喜欢短视频。
所以你做那个年龄段/身份人群的生意,那就去专注研究他们各方面的差异化特点,针对性去提供需求价值,才能赚到他们的钱。
比如,之前我有个做玉石珠宝生意的朋友,她锁定自己的客户人群就是“女企业家”。所以从品牌的理念传递到设计风格等各方面,就都是专注“女企业家”去研究的。
她品牌的产品也确实更受“女企业家”的喜欢和选择。
就不管她的珠宝设计是不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那个,较其他的珠宝产业而言,她就赢得了自己目标人群的青睐,因为她做到了“懂”她们,给到了价值感。
而如果你选择的是做年轻人的生意,那么All in短视频就是很好的研究方向。因为你要知道未来的年轻人,他们的阵地在哪儿?他们的目光所及在哪?
然后才能把你的价值精准给到他们跟前,然后赚钱。
关注你的产品到底有什么价值
很多人做产品都容易有一个误区,就是做出来一个产品,满足它实用价值就够了。实际只满足这一点,市场可选择太多就不一定能成交。
比如你去买的一件衣服,是因为衣服本身可以保暖遮羞的实用价值吗?
今天要去约会,我要穿的漂亮一点,那你买的就是自己爱美的虚荣心。
或者刚好到母亲节/妈妈生日了,你要送衣服作为礼物给妈妈,这就是送礼属性。
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你就不能只去给顾客讲衣服的实用价值,而是根据需求去特别给出“用户方案”。
所以,用户它就不是单纯在给你的产品付费,他买的是一套需求“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在关注产品有什么价值的时候,就要去想这个产品到底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它又是在什么场景下被购买的?
生意怎么做才能赚大钱?
很多人做生意都想赚钱,而且赚大钱。但有些人注定赚不了大钱,原因就一个。
因为他是个体思维。怎么理解?
比如一个人开了家餐厅,餐厅能从顾客盈利,完全依赖厨师的做菜水平了,菜好吃的标准是“盐少许、糖少许”这样的模糊概念,少许到底是多少除了厨师自己把握得准,别人就很难偷师。
这样虽然保证了厨师的竞争力,但太依赖厨师的话,也就意味着“顾客吃惯他做的菜,他一走就不行了”,这家餐馆大概率就是一个倒闭的结果。
但能赚大钱的人,一定都是“复制思维”。就是我能培养出一个固定的标准,标准就是可以复制的,复制越多,你能拿到的结果就越大。
比如,我们熟悉的一些快餐店,他不靠厨师的水平,就是清晰固定的调味标准,比如“盐3克、糖3克”这种。可能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难吃的标准也是一样的。
顾客如果只是冲着“不是最难吃就好,干净能填饱肚子就可以”来的,那这一套模式就很成功,不仅一家店可以赚钱,复制很多家就可以赚更多钱。
这就是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区别。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你要非常清楚怎么提高效率,怎么利用杠杆?
快餐店的“复制思维”,最本质就是我们建立的是体系,建立的是一个标准流程。
我去培养熟悉流程体系的人,来帮我不断复制扩大市场,那么任何人进入到我这个标准体系来,就都能为我去赚钱。
所以如果你想赚到大钱,那就要知道大生意运转流程是什么样的。赚钱就是要搞清楚每个模型的做事逻辑,一定不是怀着一腔热情说我喜欢钱,然后我就能赚到钱。
作者:安娜不姓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