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熬到最后一点盼头也没了。可还是要活着!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一直没有勇气翻看,太沉重,怕自己承受不起。我再也不会翻看这本书,余华写的太朴素,看似叙述的方式慢慢述说着生活的点滴,可这冷酷意志的写法着实令我感觉到一次残忍的阅读。
他竟然用了第一人称!正如他所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很多年前我也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是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到来。
于是,他用了第一人称,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结局是容易产生自我分裂,像《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理智代替不了写作,很多人都会在一段时间成为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我也会,可我不是作家……
看完《活着》,我却依旧找不到主人公福贵,他到底为什么还要活下去?白发人陆续送走了四个黑发人,不想领悟这些道理,只是感觉太悲伤了,如果可以的话,没有人愿意经历这些。有庆的死,凤霞的死,家珍的死,春生和二喜的死。
有庆,好不容易生下来,富贵和家珍供他读书到五年级那年,就这样死了。
那天下午,有庆学校的校长,那县长的女人,在医院里生孩子时出了很多血,学校老师马上把五年级的学生集合到操场上,让他们去医院献血,那些孩子一听是给校长献血,一个个高兴的当场卷起了袖管。有庆第一个跑到医院,等别的学生全走到后,有庆排在第一位,他还得意洋洋地对老师说:
“我是第一个到的。”
结果老师一把把他拖出来,把他训斥了一顿,说他不遵守纪律,看着别的孩子挨个去验血,有庆有些着急了,他怕自己轮到最后一个,到那时可能就献不了血了。他走到老师跟前,怯生生地说:
“老师,我知道错了。”
老师嗯了一声,没再理他,他又等了两个进去验血,这是产房里出来一个戴口罩的医生,对着验血的男人喊:“血呢?血呢?”
验血了男人说:“血型都不对。”
医生喊:“快送进来,病人心跳都快没啦。”
有庆再次走到老师跟前,问老师:
“是不是轮到我了?”
老师看了看有庆,挥挥手说:
“进去吧。”
验到有庆血型才对上了,有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他跑到门口对外面的人叫道:
“要抽我的血啦。”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有庆的血就不停了。抽着抽着有庆的脸就白了,他还硬挺着不说,后来连嘴唇也白了,他才哆嗦着说:
“我头晕。”
抽血的人对他说:“抽血都头晕。”
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有庆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
医生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的女人了。
有庆就这样死了,瘦小的身体躺在用砖头搭成的床上,又瘦又小,身上穿的是家珍最后给他做的衣服,闭着眼睛,嘴巴也闭得很紧,福贵抱着他的时候,摸摸他的瘦肩膀,哭了哭,才知道真的是自己儿子。
于是,福贵要杀了那抽血的医生,刚好碰到县长到来,他又要宰了县长,抬腿就朝县长肚子瞪了几脚,没想到,县长却是那年和富贵一起被抓去当壮丁,一起在炮火连天,同甘共苦的春生。看到春生,福贵怒气气消了很多,哭着对他说:“春生你长高也长胖了”,春生眼睛也红了,一起回忆那年的被俘虏的事。
福贵再也不想杀人了,谁料到春生会突然冒出来呢?他想到儿子还一个人躺在那间小屋里,心里疼的不得了,只是对春生说:“我要去看我儿子了。春生,你欠我一条人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那年刚好闹文化大革命,春生来到福贵家门口,可是家珍因为有庆的死,就是不让春生进来。
“福贵,我是来和你告别的。”
“你要去哪里?”
“我不想活了。”
…….
在福贵和家珍的安慰下,春生后来还是没有做到好好活下去,上吊死了。
后来的后来,因为小时候发烧变成哑巴的凤霞,从小被欺凌好不容易嫁出去,因为难产也死了。
后来,家珍在闹饥荒时留下来的病根,常年躺床上,也死了。
凤霞的老公,偏头却又能吃苦耐劳的二喜被吊车压死了。
凤霞和二喜唯一的儿子苦根,也是死了,死前他还晃着脑袋,认真的说:“外公,我要回去的”,可是到了傍晚,苦根看到他爹还没有来,有些急了,他抬起脑袋对福贵说:“算啦,不来接就不来接,我是小孩认不了路,你送我回去。”
福贵说:“你爹不会来接你,我也不能送你回去,你爹死了。”
而苦根说:“我知道他死了,天都黑了还不来领我?”
读完才发觉,自己还是个孩子。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流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的粉碎!
这样一本书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哲学的追问,不愧获得了“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10部作品”。只是,我再也不想二次翻看,余华依旧没有告诉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让读者体会。
怪就怪在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来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余华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这里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福贵失去了这么多,最后的最后只有和一头牛相伴,他的一生也许就像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如风一样飘扬般: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今夜的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熬到最后一点盼头也没了。可还是要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