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师游戏第66天,早上六点开始中期考核,整个过程自己感觉挺顺利的,客户和考核官的反馈也挺好,但是总感觉这个顺利背后有问题。还好永澄老师及时地看了一遍逐字稿,并且一对一地对我的教练过程给到了关键和细致的反馈。从中我主要学习到了下面几点:
1、在每一个反馈和提问之前都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会给这个反馈或者问这个问题呢。”
比如我当时为什么要给出下面这个关注负面的反馈呢?
教练:仿佛上了一天班,挺累的。
上了一天班,回家后不够专注。
这里面最大的冲突在哪里?
我回想了一下,当时是因为我站在客户的角度同理了一下,然后无意识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如果说一定要有目的的话,我的目的是让客户感受到我能感受到她的感受。
我知道每一次反馈和提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但是这个意识在那个时刻消失了。
2、当客户说了一大段话之后,要形成一个整体的画面感,看着这个画面去好奇。
比如客户是这样说的:
客户:我最近有个觉察。我在浙江金华,每周休息一天。下班后,想学习,陪伴孩子。发现到家后,做很多事情和自己的预期不一样。个人成长教练,小组的练习放到了21:00,19:00回家后,有的时候陪孩子,有时也想看书。好像提不起精神来做。陪小朋友们,也不是那么专注。总感觉有什么事情没做完。
我有个觉察,是不是上班的时候太过专注?回家后就犯懒,不想动。到底什么问题?我对学习的意愿不强?陪伴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好?
这个问题很困扰我。
我当时的聆听层次应该是处在选择性聆听,客户说了这段话,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就简化成了一句话:“客户想要在下班以后仍然可以专注。”
永澄老师的聆听不是这样的,在永澄老师的内心世界里有两个客户,一个是处于觉察位置的客户,一个是处于回家以后就不想动的客户,后面这个客户的眼前有很多事情,比如陪娃、读书和教练练习,这些事情让客户分心,不能够保持专注。形成这样一个整天画面之后,更好的提问是:
当你觉察到自己同时被这些事情分心的时候,这个觉察让你有什么发现?
而当时我的内心世界并未形成这样一个整体的画面,而是形成了客户的意图,然后再走情绪魔方的框架,让客户自己说出这个意图。
3、关注到人,感受到客户有情绪的地方,在那些地方进入客户的内在世界。
比如当客户说到:
回家后的环境不一样。上班的时候,一进入那个环境,目标比较清晰。
家里好像有更多的事情等着自己。个人成长想做,陪孩子也需要。
工作的时候,是敬业的。为什么,精力不能更好地分配给孩子和学习呢?
我的注意力放到了前半段,就是客户的事情上,而永澄老师的注意力放在了最后一句话,就是客户这个人身上,而且这个时候又是两个客户,一个是处在觉察位置的客户,一个是精力放在工作上的客户,前一个客户其实对后一个客户有情绪,直接问出了:“你为什么不能把多一点精力放在孩子和学习上呢?” 所以更好的提问是:
当你觉察到自己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时,你是什么感受?
客户说完感受之后再去问客户内心特别想要的是什么,这时候问出的意图才是更加贴近客户内心的意图。
4、不要着急去知道,客户一直在流动和变化,一直保持“不知道”的状态。
写到这里再去回顾整个过程,我最大的感受不再是顺利了,而是感觉到我选择性地过滤掉了很多客户表达的关键信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急了,急于去抓住并确认客户的意图,说得夸张一点,抓住了客户的意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可以让我顺利地完成中期考核,当时我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看来,我的潜意识应该是这样的,正是为了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让我过滤掉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甚至是关于客户这个人的信息。
其实客户的意图是变化的流动的,如果教练进入了知道状态,往往是有问题的,教练要一直处于不知道状态,才能真正跟随客户,联结客户,和客户一起流动。
那怎么就知道拿到了客户的真正意图呢?就是当客户说出想要的时候,能感受到客户的动力、能量和身心一致性的时候。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永澄老师送给我的大礼,我全收到心里去了,今天自己做得特别好的地方是可以熟练地应用框架跟随着客户。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是:全息聆听、关注情绪、关注内在、关注客户的自我形象。
今天是大师游戏第66天,我终于顺利通过了中期考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