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教周记(19)——“甜蜜”的负担

家教周记(19)——“甜蜜”的负担

作者: 蜗牛0718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5:01 被阅读0次

    上周孩子班级群发了通告,一个班42个孩子,18个有龋齿!虽然我这个没发家长通知书,情况也不容乐观。

    龋齿的病因表面上看来很简单,一是刷牙不合格——或者减少次数或者每次草草了事,二是吃糖造成的。第一条解决起来靠习惯和督促,第二条是关于糖的摄入量的问题。恰好听到了罗辑思维里“卓老板聊科技”的相关讲述,结果刷新了三观。

    “甜蜜“的负担

    1

    这是一个颠覆常识的医学观点:糖的危害远比你想的要大。

    男人每天27.5克,女人22.5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每日摄入“游离糖”所给定的标准(指不需要消化系统再分解,吃到嘴里马上就能被身体吸收的糖)。

    实际上很多人大大超标,但我们根本意识不到。

    托现代食品工业之福,比如一瓶500ml的可乐、雪碧、芬达、冰红茶等等,反正是甜饮料,含游离糖53克。只要是甜饮料,至少含10%游离糖。蛋糕、饼干中游离糖的比重最低是20%。巧克力、豆奶粉、莲子羹差不多有40%是游离糖,果酱果脯更是高达60%以上。甜食,随便一吃就是100克以上的游离糖……都远远高出世卫组织建议的22.5克。

    要知道,这种超标不是偶一为之的,几乎天天都超标几倍以上。

    以上是对成人或者上中学的孩子们来说,防不胜防。你以为对更小的孩子来说,不沾那些就躲过去了,但是,又呵呵了。

    饮料,听上去很健康的“鲜果”、奶昔、酸奶,喝不喝?含糖量一样非常高。“全谷物”食品吃不吃?精米和白面含糖量高,升糖指数更高——相比于粗粮而言(不过,没必要担心水果中的果糖,因为水果纤维会降低糖类在体内的转化)。

    2

    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以为自己很知道。

    今年刚刚爆出了一个有确凿证据的黑幕:制糖业曾经长期、系统化贿赂科研机构,把糖的危害转嫁给脂肪和胆固醇,只保留糖对牙齿的伤害。所以到现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在日常饮食中危害最大的,实际上是那些过量摄入的游离糖。

    过程是这样:

    美国从1977年开始,每5年要颁布一个新版本的居民膳食指南,会根据最近5年科学家的最新成果来指导人们怎么吃更健康。这个指南后来也成为了全球营养师的重要参考。

    1977年,负责起草第一版的指南的科学家叫 Hegsted,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他当时的研究就是由糖业协会资助的,所以在筛选哪些建议可以写入的时候,有意识地不把糖摄入多少和对身体有害的内容选进来。

    等后续的版本再出的时候,这糖业协会就锚定了,凡是编纂这个指南的科学家,把他们搞定,不把限制糖的内容写进去,就不会形成全民抵制糖的趋势,他们就能继续大卖。

    这种情况持续了大概30年。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膳食标准是他们30年前使用的、被刻意隐瞒了重要事实的标准。

    3

    长期过量食用糖,害处比龋齿的危害大得多。

    荷兰阿姆斯特丹卫生保健主管部门主任指出:“毫不夸张的说,糖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研究表明:葡萄糖会影响食欲,使一个人不断地想吃东西,并且停止吃甜食比戒烟更加困难。许多人可以不吃咸的高脂肪和烟熏等重口味食品,可是不吃甜食,简直是酷刑。去年12月17日,英国心脏病专家马洛特拉在《每日邮报》上呼吁,“我们应该像限制酒一样限制糖。”
      
    甜食会让你暂时心情变好,并感到能量充足,但研究表明,糖类带来的这种好处只能维持30分钟,之后便消失殆尽。这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地想吃甜食。此外,糖分还会刺激睡眠“调节器”——血清素的产生,导致人昏昏欲睡。

    与毒品类似,糖分会促使人体分泌出刺激大脑快感的多巴胺等。人体还会对糖产生耐受性,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产生快感。在有关糖类上瘾的老鼠实验中,摄入了大量糖类的老鼠,在停止糖类摄入后,出现了身体颤抖和焦虑等症状。

    4

    另外几期也是发人之所未发,简要转述一下:

    A
    还有一个高发误区——感冒。感冒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另一种是流行性感冒。不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都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感冒就习惯性地找药吃,实际上没有必要的。事实上,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感冒。

    但凡事都有例外。当家中老人和小孩患上感冒必须用药时,需要非常注意用药剂量,以服用非处方类感冒药为主。

    以下有「奇怪」成分的,应慎用或不用:含咖啡因:芬必得酚咖片 散利痛 加合百服宁 克感敏 快克 感康 去痛片
    这些副作用不明:含金刚烷胺和人工牛黄:快克 感冒通 感康 泰克 其它中成药。

    说起来,理由让人吃惊:名称是千锤百炼出来、让人一听就感觉可以治病,里面的成份没有验证就上市,是商家诱导消费的手段。反而那些名称上不好懂的单方,才是有确切疗效验证(副作用都注明了)的。

    B
    关于喝牛奶的问题——本质是补钙,80%以上的亚洲人奶糖耐受度低,中国人自从断奶后就基本不碰奶了,这说法大体有道理。多样饮食、加强运动、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日照,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最近,伊利牛奶又跨省一个作家。感谢央视记者的披露,很恐慌,建议都断了奶吧。这里面不知掩盖着什么。

    多买一份伊利,就多一份危险?

    2018-05-01 今日法苑

    内蒙古的公安干警太喜欢旅游了,太热爱生活了。鸿毛药酒也是内蒙的,我英勇的干警也不辞劳苦不远万里,跑广东把胆敢怀疑它效果的医生给抓回了内蒙。

    让我信服的是,在卓克栏目下的留言里,有不少来自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等大牌知名付费栏目的读者,提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卓克从没有怼过去或者嘲笑一把了事(太多的常识、疗法让人冒汗啊),而是全文刊出,然后逐条澄清、修正。

    找到真正的科普,才不会耽误甚至害了孩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忽悠,防骗,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很容易成为骗子们的首选目标。骗子们最专业之处,就是仔细研究中老年人想什么,研究他们最需要什么,研究哪些词儿他们能听懂,然后就根据营销策略组织语言,生产那些骗人的产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教周记(19)——“甜蜜”的负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amrftx.html